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第11集劇情介紹
司馬懿放棄兵權(quán)救郭照 諸葛亮再次謀劃北伐
曹叡對郭照的積怨已久,一逮到郭照把柄便一心想置其于死地。郭照是曹叡養(yǎng)母,天子弒母朝堂之上免不了一番口舌之爭,大臣中能說上話的只有輔臣,憑借司馬懿和陳群也救不了郭照。司馬懿知道曹真想要自己手里的兵權(quán)和中樞的權(quán)力,他想以此交換,暫時跟曹真聯(lián)手救出郭照,但又擔(dān)心今日將這權(quán)力讓給了曹真,他日拿不回來,那時司馬家就只能任人宰割了。司馬懿心煩意亂找柏靈筠商量,柏靈筠聰慧異常,她認為這權(quán)力拿不拿的回來,關(guān)鍵不在曹真和皇帝,而在諸葛亮,諸葛亮一心北伐,他日必會卷土重來,若那時曹真不敵諸葛亮,時勢自會將司馬家的東西還回來。
曹叡之所以能順利成為天子,完全是因為當(dāng)年郭照保護了曹叡,并將他認為養(yǎng)子,他才不至于被甄宓連累,這些事他們這些老臣都清楚,所以郭照絕不可能是擁立曹植之人。司馬懿來曹真府上敘舊,緬懷先帝曹丕,提到郭照的時候,司馬懿認為曹叡如果堅持要置郭照于死地,難免有悖逆人倫之嫌,請求曹真一起面圣,為郭照辯白。曹真此人,向來利字當(dāng)頭,毫無利益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司馬懿提出,只要曹真協(xié)助救出郭照,他愿意放下手中兵權(quán),從此遠離皇帝和太后,不在朝中與曹真互爭鋒芒。這正是曹真最想要的,曹真聽完司馬懿所說,果然爽快的答應(yīng)了。
司馬懿、陳群、曹真三人一起進宮見曹叡,司馬懿和陳群為郭照求情,若因流言問罪皇太后,恐皇帝會落下不孝的名聲,曹叡以為曹真會有不同意見,沒想到曹真也附和司馬懿的意見,并說若皇帝、太后不和的謠言若傳出宮去,恐怕會動搖大魏軍心,東吳、西蜀也會趁機作亂。三個輔臣齊齊以死相諫,曹叡迫于壓力,只得下旨放了郭照。因新城之亂剛剛平定,司馬懿擔(dān)心吳蜀有所動作,因此上表請旨前去駐守宛城,曹叡立刻就明白了,此次曹真不跟司馬懿作對,是因為司馬懿放棄手中兵權(quán)來跟他做了交易。
曹叡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個不被別人控制的皇帝,政由己出,但這次還是被輔臣威脅而妥協(xié),大臣離宮后,曹叡憤怒的拿劍在放滿奏折的桌子上胡亂砍著,辟邪安慰他讓他再等幾年,司馬懿和曹真都已經(jīng)年過半百了,活不了多久,而曹叡卻一天比一天強大,以后總是有機會政由己出的,曹叡聽了辟邪的話,忍下了這口氣。
次年,諸葛亮喜得一子,為其取名諸葛瞻,姜維、魏延等蜀國朝中大將聚于丞相府祝賀,這時侍衛(wèi)送來司馬懿的來信,司馬懿信中恭喜諸葛亮中年得子,感慨他們這一輩的人已經(jīng)老了,所剩時間不多。魏延等皆不理解,司馬懿千里修書,難道只為抒情感慨?諸葛亮細細品讀司馬懿的信,發(fā)覺這是司馬懿在催他盡快北伐,大魏西南邊防現(xiàn)在只有曹真的部下,正是北伐的好時機。大業(yè)未成,時不我待,諸葛亮立刻整頓糧草兵器,集結(jié)三十萬大軍欲出隴西。
西蜀的異動沒有逃過大魏的探子,曹真自薦前去擒拿諸葛亮,并已有退敵之策,諸葛亮大軍長途跋涉糧道乃是大軍之命脈,從散關(guān)出隴西,那陳倉就是其運糧的要道,曹真派忠義之臣郝昭駐守陳倉,使其糧道不通,蜀軍必自亂陣腳。
曹真的護衛(wèi)王雙乃是一員猛將,力大無窮武藝高超,曹真保舉王雙為先鋒。曹叡封曹真為隴西大都督,王雙為虎威將軍,派精兵十五萬前去阻擊蜀軍。陳群請旨調(diào)司馬懿為副都督,因王雙、張頜等都是沖鋒陷陣的勇猛之士,曹真身邊缺少出謀劃策之人,曹真認為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謀劃三軍,無須司馬懿指點,兩人在朝堂之上爭論不休。
曹叡等朝臣散去,只留曹真一人談話,他以叔侄相稱曹真,并將其任命為大司馬,官階比司馬懿高兩級,讓曹真帶司馬懿一同出征。曹叡承諾說此次若戰(zhàn)勝,是曹真一人功勞,與司馬懿無關(guān),若戰(zhàn)敗則二人同罪。
曹叡下旨讓司馬懿領(lǐng)兵五萬,水陸并進西上長安與曹真會和,曹真?zhèn)餍乓笏抉R懿大軍每日行進不少于七十里,限十日之內(nèi)到達長安。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第12集劇情介紹
司馬懿延誤軍期重重刑 姜維用計入陳倉
司馬懿接到圣旨卻不急著啟程,反而悠閑的做著釣魚工具,司馬師、司馬昭不明白為何父親得到皇帝重用了,卻好像并不在意。司馬懿將圣旨拿給他們看,揣摩之下他們明白,司馬懿只是曹真的副手,如果有功勞曹真肯定不會讓,如果有錯處,曹真肯定第一個推到司馬懿身上,雖說重用,但終究不是個好差事。
陳倉的正北是街亭,是西蜀運糧要道,諸葛亮率軍攻打陳倉,陳倉深城高壘,連攻數(shù)日不下,魏延提議棄了此城,但運糧要道非此地不可,諸葛亮下令繼續(xù)攻城。
司馬懿行軍緩慢,加上正值雨季,路上耽擱數(shù)天,距離曹真給的期限已經(jīng)延誤了,司馬師擔(dān)心曹真以此來刁難司馬懿。司馬懿認為即便自己馬不停蹄趕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趕到長安,曹真還是會以別的借口來刁難。陳倉之戰(zhàn)曹真連勝幾日,司馬懿料定這小勝幾場之后,定會大敗,晚去幾日也許更能見到曹真大敗的落魄。
司馬懿延誤了十日才到達曹真大營會和,曹真以軍法斥責(zé),軍法延誤十日需杖責(zé)一百軍棍,司馬懿年過半百,兩個兒子擔(dān)心他身體承受不住,要替他受刑,曹真不允許,他就是故意想打司馬懿,司馬懿才受二十軍棍,就昏過去了,曹真絲毫沒有憐憫,要求繼續(xù)行刑。曹真接到陳倉戰(zhàn)報,王雙打死、打傷諸葛亮多位先鋒,現(xiàn)在蜀軍已經(jīng)后退二十里,曹真不禁有些得意忘形,心里想著自己一個人也能打勝仗,要司馬懿沒什么用,打死了才好。
司馬師見父親受不住這酷刑,便跪求曹真輕饒,孫禮等將士也求情,若司馬懿真的被打死了,在皇帝那里也不好交代,曹真便先記下四十軍棍,暫停行刑。司馬懿一共受了六十軍棍,雖未傷及筋骨,皮外傷更難愈合,會連續(xù)幾日高燒不退,司馬昭見著父親受此大辱,內(nèi)心憤憤難平,誓要讓曹真連本帶利還回來。
諸葛亮連攻陳倉數(shù)日不下,姜維想好了計謀告知諸葛亮,諸葛亮擔(dān)心司馬懿看出端倪,遲遲不能下決定。這時探子來報告了司馬懿受軍法的消息,魏軍將帥不和,這對他們是天賜良機。
魏軍在巡查隘口時抓到一名細作,這人聲稱是姜維派來的,有重大機密要告知曹真,士兵將他押到曹真跟前,他撕開衣服夾縫,從中拿出一封密信交予曹真,姜維信中說當(dāng)初是被諸葛亮所擒,無奈才投降的,現(xiàn)有歸國之心,愿與曹真里應(yīng)外合重創(chuàng)蜀軍,姜維與曹真約在一處山谷,稱自己會將諸葛亮誘騙到此,讓曹真率一部分士兵前來接應(yīng)即可。曹真認為姜維本就是魏國人,被迫投降乃無奈之舉,對姜維十分相信。
曹真不想跟司馬懿商議姜維之事,孫禮感覺不妥,便偷偷來找司馬懿想將此事告知與他,但是司馬懿高燒不退,一直昏迷不醒。
曹真派將軍費曜與其副將張華率兵前去接應(yīng)姜維,費曜行至約定地點,卻發(fā)現(xiàn)此地竟是諸葛亮的埋伏,這時姜維率兵將其團團包圍。諸葛亮要費曜投降,可饒恕將士性命,費曜寧死不降,自刎而死。副將張華率士兵投降諸葛亮,姜維等蜀軍換上魏軍鎧甲,并將自己打扮狼狽,趁著天黑,由張華率領(lǐng)來到陳倉城門前,謊稱費曜中了姜維之計,現(xiàn)被圍困,請郝昭盡快發(fā)兵援救,郝昭認得張華,故沒有多疑便開了城門,姜維等在城門大開的一瞬間,一擁而上攻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