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第7集劇情介紹
大魏國土失三郡 司馬昭權(quán)謀野心初顯露
曹真、夏侯懋在郿縣的箕谷與趙云周旋之時,諸葛亮率部隊攻打安定,安定只有少量守軍,雙方勢力太過懸殊,安定太守為了減少傷亡,雙方并未開戰(zhàn)便直接下令開城投降。
司馬懿抵達新城后,直接開始攻城,孟達大呼司馬懿騙了自己,眼看城門守不住了,孟達打算帶著自己的外甥鄧賢投奔蜀國。鄧賢清楚孟達對諸葛亮已經(jīng)沒有價值了,即便去了蜀國也無活路,為了能在司馬懿面前邀功,鄧賢將孟達綁了送給司馬懿,然后將諸葛亮送來的信全部奉上,司馬懿表面上夸贊鄧賢大義滅親,勞苦功高,實際上早就看穿了鄧賢只是為了邀功活命。
蜀軍拿下安定后又攻天水,天水太守棄城而逃,守城士兵大多都是天水本地之人,平日里從洛陽來的官員、士兵經(jīng)常欺壓天水百姓,早就讓他們非常不滿了,本地士兵中為首的姜維非常得民心,他也是個能文能武的將帥之才,姜維知道諸葛亮乃是愛民之人,為了讓百姓以及手下士兵活命,便率領(lǐng)士兵開城投降。
司馬懿正在布置新城防守之時,諸葛亮的信使從漢中送來信件。諸葛亮信中說會來新城與司馬懿一戰(zhàn),司馬懿三弟司馬孚認為諸葛亮現(xiàn)在肯定在從漢中前往新城的路上。這時又傳來趙云在箕谷打敗曹真、夏侯懋的消息,司馬孚有些納悶,諸葛亮的主力到底在哪?司馬懿思索良久,他當(dāng)初從宛城寄信給孟達時也說自己人在洛陽,那諸葛亮很可能也在其他地方布好戰(zhàn)局,而故意以漢中印鑒發(fā)信。司馬懿料定諸葛亮已經(jīng)占盡先機,魏軍后發(fā)制于人,每一步?jīng)Q策都不能大意。
南安、安定、天水皆不占而降,而司馬懿軍隊被引向新城,曹真軍隊被引向郿縣,諸葛亮大軍的主力在哪里,還是沒人知曉。曹叡得知三郡歸蜀的消息后大怒,而此刻召回司馬懿已然來不及了,曹叡決定親征長安。
鐘會將諸葛亮即將攻占長安的消息告知司馬昭,希望司馬昭快馬將消息送于司馬懿,讓司馬懿能在此一戰(zhàn)中占盡風(fēng)頭,贏過曹真。鐘會之父鐘繇卻言,此戰(zhàn)要贏的不是曹真,而是諸葛亮,如果贏不了諸葛亮,那司馬懿就是前去送死的。
司馬昭快馬加鞭前往新城將鐘會的密信送到,司馬懿得知三郡被奪,天子親征的消息后,決定與司馬師先率領(lǐng)一百親兵前往長安,孫禮與司馬孚率大軍隨后趕至長安會和,F(xiàn)如今天下兵權(quán)依然在曹真手里,司馬懿如若無調(diào)令私自調(diào)兵前往長安,難免日后曹真刁難,司馬昭提議可等曹真將長安也丟了,然后司馬懿再帶兵前去救援,這樣曹真就很難再翻身了。司馬懿卻訓(xùn)斥司馬昭時時刻刻心中都是權(quán)謀詭斗,長安若失,大魏時刻都有滅國危機。
司馬懿猜到諸葛亮是故意借孟達將他栓在新城的,料定諸葛亮對他存有幾分忌憚,不想與他交戰(zhàn),能被諸葛亮當(dāng)成敵手,司馬懿認為這是諸葛亮對他最大的敬重。無令調(diào)兵雖然不合規(guī)矩,日后可能會被天子或是曹真責(zé)問,但是司馬懿為了大魏,為了能與諸葛亮交手,還是決定前往長安。
從長安至漢中有兩條路,趙云阻攔夏侯懋在箕谷,另一條路乃是蜀軍糧道,要塞之處名為街亭,諸葛亮欲派重兵把守街亭,若街亭無恙,則隴西一境無憂。即便曹叡親征長安,也對其無可奈何。但若街亭有失,則大軍斷糧,只能撤回漢中了。
大將魏延自告奮勇前往駐守街亭,諸葛亮認為魏延勇猛有余,智謀不夠。年少便追隨諸葛亮左右的馬謖也請命前去駐守街亭,并立下軍令狀,如街亭有失,愿軍法處置。魏延對此安排不滿,認為馬謖雖熟讀兵書,但從未帶兵上過戰(zhàn)場,駐守街亭事關(guān)重大。馬謖聽言卻譏諷魏延帶兵只會使用蠻力,貪功冒進,諸葛亮見馬謖如此自大,不免有些擔(dān)憂,另派久經(jīng)沙場的將軍王平為副將與馬謖一道駐守街亭。臨行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在大道上安營扎寨,使敵軍不能偷過,安營扎寨之后將地理形狀圖畫給他看,并再三叮囑,讓馬謖萬事與王副將商議,馬謖心里多少有些不耐煩了。
馬謖與王平率士兵前往街亭,在街亭前大道處,正是諸葛亮叮囑安營之絕佳位置,王平提議立刻讓士兵伐木為柵,就地為營,馬謖卻不顧王平提議,要上山看看。山上是一處天險,馬謖認為是天賜之地,要士兵在山上扎營。放棄大道不用,卻在山上屯兵,如果魏軍突然殺到,將此山四面包圍,那就幾乎毫無退路了。王平與馬謖理論,馬謖卻譏諷王平不懂兵法。諸葛亮不放心馬謖,派人送信再次叮囑,要求他務(wù)必在大道扎營,然而馬謖卻認為諸葛亮不知此地地形,堅持在山上扎營。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第8集劇情介紹
馬謖大意失街亭 司馬懿奉旨活捉諸葛亮
夏侯懋在郿縣繼續(xù)與趙云周旋,曹真回到長安駐守,曹真懼諸葛亮用兵詭譎,提出據(jù)守長安,以靜制動之策。曹叡將其大加訓(xùn)斥,大魏已經(jīng)失去三郡,曹叡不愿做失地天子,祖宗留下的國土,一寸也不能失去。諸葛亮孤軍遠行,所有糧草都要從后方運輸,可斷其糧道,收復(fù)三郡,但街亭易守難攻,諸葛亮已派馬謖重兵把守。正當(dāng)大家爭議之時,司馬懿趕到長安,曹真知道司馬懿無令調(diào)兵,私入長安,罪同抗旨,曹叡為安撫曹真,只說等收復(fù)三郡之后再治罪司馬懿。
司馬懿看過長安附近地圖之后,也認為只要攻下街亭,蜀軍不攻自破。他得知馬謖已經(jīng)駐守街亭后,認為魏軍先機已失,可另謀他策,曹真言語攻擊司馬懿剛剛還說可以拿下街亭,在激將法的促使下,司馬懿立下軍令狀,保證一定取回街亭要道。
曹叡將從洛陽帶來的士兵由司馬懿調(diào)遣,要求務(wù)必取回街亭。司馬懿回營后,立刻派人潛往隴西,散布馬謖居功自傲,與王平不和的傳言,然后讓孫禮悄悄前往街亭,等馬謖安營扎寨之后,將地形圖繪來。司馬懿這一番安排后,并未急著出兵,使得軍中一眾老將領(lǐng)不滿,他們不理解散步那些傳言有何用,認為魏軍兵馬多于馬謖幾倍,直接攻過去就好了,還嘲笑司馬懿只會看兵書,司馬師見不得別人這么侮辱父親,要當(dāng)先鋒拿下街亭,司馬懿認為他乳臭未干,且諸葛亮用兵詭譎,馬謖是諸葛亮帶出來的人,決不能小瞧了,將軍張頜嘲諷司馬懿是否是因為第一次帶這么多兵,不知道這仗怎么打,他自告奮勇率領(lǐng)五萬兵馬前往街亭,司馬懿便命張頜為先鋒,率領(lǐng)五萬兵馬前往街亭。
諸葛亮對馬謖不大放心,故反復(fù)叮嚀于他,待馬謖到達街亭后,又加派書信叮囑。馬謖向來性情高傲,認為自己已可以獨當(dāng)一面,當(dāng)著王平的面,他很可能會故意逆勢而為。諸葛亮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馬謖已經(jīng)在山上安營好了。王平送來馬謖的街亭防御圖,諸葛亮見馬謖在山上安營扎寨,大嘆馬謖誤事,忙喚了大將楊儀前去換回馬謖。
孫禮連夜畫了馬謖的防御圖,司馬懿見到防御圖后懷疑是不是畫錯了,孫禮再三確認防御圖絕對沒錯。司馬懿感嘆諸葛亮不會用人,竟然派一個蠢材去駐守街亭。馬謖在山上扎營防御,根本不堪一擊,先前司馬懿讓張頜率軍前去街亭,本意是想讓張頜小敗一場,見識下諸葛亮用兵的奇謀,但以馬謖的布防來說,就是白送張頜一個大功勞,司馬懿忙讓孫禮等集結(jié)部隊趕往街亭,不能讓張頜白撿了這個大功勞。
張頜大軍來到街亭要道,見街亭布防如此凌亂,心里暗嘲司馬懿膽小怕事,卻步不前,白白讓了這么大一個功勞給他。張頜讓士兵斷了馬謖的水源,馬謖趁著天黑率部分士兵下山取水,卻遭到張頜埋伏的士兵突襲,只有少部分士兵以及馬謖逃回了山上的營寨。
士兵無水可喝,身體都有些扛不住了,一個個無精打采的毫無士氣。馬謖決定背水一戰(zhàn),必須先奪取水源。馬謖只會熟讀兵書,對于實戰(zhàn)卻無半點經(jīng)驗,他知道從山上拋下石頭、巨木等重物,必對敵軍造成重大傷亡,當(dāng)初陸遜在石亭之戰(zhàn)中,就是這么贏了曹休的。因此馬謖效仿陸遜,從山上拋下巨石、巨木,然而馬謖計算的時機并不精準,巨物從山上落下,只滾落到山腳,張頜士兵并無傷到一人。張頜用投桿將裝滿酒的酒壇子一個個投擲到山上,酒壇所落之處,皆燃起大火,原本就缺水的山上頓時火光一片,士兵四散逃離。馬謖帶領(lǐng)殘余部眾到山下與養(yǎng)精蓄銳的張頜軍隊大戰(zhàn),傷亡慘重。司馬懿趕到之時正好馬謖率眾撤退,趕上了這個大功勞。司馬昭遺憾先鋒不是司馬師,要不然功勞就是他們一家的了,不用跟別人分。司馬懿解釋街亭失守原因,是因為諸葛亮太過看重馬謖,導(dǎo)致馬謖剛愎自用,目中無人,這就是慈母多敗兒,司馬昭和司馬師還有待歷練。
街亭失守,諸葛亮的北伐大計再次成為泡影,只得撤回漢中。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占而降,諸葛亮擔(dān)心大魏收復(fù)三郡之后會殺三郡百姓報復(fù),欲攜三郡百姓共入漢中。三郡入蜀之要道乃是西縣。西縣是彈丸之地,目標不大,諸葛亮安排關(guān)興、張苞各領(lǐng)三千精兵作為疑兵,走武功山小路而行,若遇到魏軍,只鼓噪?yún)群岸怀鰮,等擺脫魏軍后走陽平關(guān)回漢中。諸葛亮自己帶領(lǐng)姜維從西縣安排三郡百姓入蜀國。
曹叡接到街亭捷報告,對司馬懿大加贊賞,曹真趁機提醒曹叡,既然司馬懿打贏了一場仗,那就趁熱打鐵將三郡收回,并活捉諸葛亮,曹叡也覺得此法不錯。
司馬懿與張頜接到活捉諸葛亮的圣旨,張頜認為諸葛亮定會從陽平關(guān)逃回漢中,司馬懿卻認為諸葛亮有一顆愛民之心,定會從西縣安排三郡百姓撤回漢中。司馬懿篤定諸葛亮此刻就在西縣,于是率軍前往西縣阻截。
三郡百姓有拖家?guī)Э诘,撤退速度極慢,諸葛亮只有五千士兵跟隨,且有一半都在安排百姓撤退。這時姜維來報,司馬懿與張頜率領(lǐng)十五萬兵馬前來西縣,雙方勢力懸殊極大,姜維讓諸葛亮先走,自己留下與司馬懿死戰(zhàn),諸葛亮知他忠義英勇,不想失了這個人才,稱自己會有辦法的,讓姜維盡快安排百姓撤退就行。
司馬懿大軍到達西縣城外,四處寂靜一片,也毫無伏兵,張頜嘲笑司馬懿失算,諸葛亮根本不在此處。這時西縣城墻上高高升起了諸葛亮的旗幟,諸葛亮一人穩(wěn)步登上城樓。張頜大驚失色,感嘆諸葛亮真乃奇人,面對十五萬大軍竟如此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