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疫情影響,不只國際級車展已陸續(xù)延期或取消,也有不少即將推出的新車調整了上市的計劃,但是甫于在線發(fā)表 765LT 的英國超跑制造商邁凱倫,依舊如期在日前運來 2019 年 11 月推出、旗下 Ultimate Series 系列的最新限量超跑 (Hypercar):Elva,編輯部參加到這輛油土模型車亞洲巡展的首站,近距離讓 VIP 車主與媒體能夠親睹「她」獨特的絕美上空身影。
做為邁凱倫Ultimate Series 系列的第 4 款車型 (前 3 款依序為 P1、Senna 與 Speedtail),采獨特的開放式單體座艙車身設計的 Elva,之所以會以「Elva」為名,其實是要向曾經(jīng)在 Canadian Sports Car Grand Prix 比賽中締造 5 連霸 (1967~1971 年之間) 的 M1A 賽車致敬,因為同樣采開放式單體座艙車身設計的 M1A,正是邁凱倫車隊創(chuàng)辦人:Bruce邁凱倫在當年與英國跑車廠 Elva Cars 一同打造出來的速度機器。
Elva (圖上右) 的車名其實是為了向曾經(jīng)在 Canadian Sports Car Grand Prix 比賽中締造 5 連霸 (1967~1971 年之間) 的 M1A 賽車 (圖上左) 致敬,且邁凱倫旗下客制化部門 MSO 也已在日前以 M1A 為靈感,打造出 Elva M1A by MSO 特式車。
此外,為了提高這款超跑的收藏價值,邁凱倫這款原本限定生產(chǎn) 399 輛的 Elva,已確定將會減產(chǎn)至 249 輛,售價則是維持 142.5 萬英鎊起的原始設定,且國內(nèi)會有配額并可合法掛牌上路。
尖端賽車空力科技的結晶
至于此次邁凱倫特別從英國原廠運來做為全球巡展之用的這輛 Elva,雖然是 1:1 比例的全尺寸油土模型,但是除了內(nèi)飾配備細節(jié)、電子機構,以及因應部分國家法規(guī)得額外加裝的車內(nèi)后視鏡尚未完成外,其他部分皆已經(jīng)和未來的量產(chǎn)版本幾乎完全相同,甚至也有引擎與變速箱等配置,參考價值其實不亞于完成度更高的原型車,不僅可讓已下訂或正在考慮下訂的準車主,能夠實際了解它的設計理念,也可以透過與準車主的面對面雙向溝通,進行量產(chǎn)前的最后調整。
因此在這輛 Elva 上,你依舊可以看得到邁凱倫為其所打造的 Active Air Management System (AAMS) 主動空氣力學管理系統(tǒng),能在高速行駛時、將從車頭大型進氣口流入的空氣,由座艙前方約時速 30 英里 (約時速 48 公里) 時會自動上升 150mm 的碳纖維檔板前方排出,并形成一個透明的座艙空間,不僅能減少風壓、維持車艙位置空氣的流動,原廠還表示、即使時速達 70 英里 (約時速 112 公里),沒有戴安全帽的乘客坐在座艙里,都依然能自在地的交談。
Elva 所搭載的 AAMS 主動空氣力學管理系統(tǒng),能在高速行駛時、將從車頭大型進氣口流入的空氣,由座艙前方約時速 30 英里 (約時速 48 公里) 時會自動上升 150mm 的碳纖維檔板前方排出,并形成一個透明的座艙空間。
AAMS 還可將來自前方的空氣,經(jīng)過座艙與車門內(nèi)的孔道,導入位于后葉子鈑內(nèi)的散熱孔去幫助引擎降溫。
在 AAMS 的安排下,來自前方的空氣不但也能提供車頭充足的下壓力、增加操控與循跡性,空氣經(jīng)過座艙與車門內(nèi)的孔道后,還會被導入位于后葉子鈑內(nèi)的散熱孔去幫助引擎降溫,或經(jīng)由車身后方的進氣孔提供引擎進氣,最后并將流到車尾、與大型主動可變尾翼和夸張的底盤分流器結合,將車尾穩(wěn)穩(wěn)地壓在地面。
來到 Elva 車尾的空氣,會經(jīng)由車身后方的進氣孔提供引擎進氣,最后再流到車尾、與大型主動可變尾翼和夸張的底盤分流器結合,將車尾穩(wěn)穩(wěn)地壓在地面。
而且因為邁凱倫不僅為 Elva 搭載了碳纖維單體車身結構,車身上還少了擋風玻璃、車窗與車頂,所以原廠宣稱它將是邁凱倫有史以來車重最輕的道路用車款,大約只有 1,150 公斤左右 (Senna 的車重則為 1,198 公斤) 而已。
Elva 采 4 出式排氣尾管的設計,兩根尾管位于車尾上方 3D 打印制作的外框之中,可提供渾厚的排氣燃爆聲浪,例外兩根則對稱嵌于后保險桿車型銘牌的兩側。
與車外近乎零隔閡的座艙設計
座艙內(nèi),由于沒有車頂、前擋風玻璃等的設計,再加上邁凱倫希望為 Elva 營造一種車內(nèi)與車外并沒有太多隔閡的氛圍,所以 Elva 的內(nèi)飾相當簡潔,用料上也都有考量到防水與防曬;此外,為了讓進出座艙更為便利,Elva 的兩張?zhí)祭w維賽車座椅與含方向盤的儀表座可以前后調整,且碳纖維賽車座椅的椅面前方刻意設計的較其他座椅短一些,并能夠選配 6 點式安全帶。
不過,在輕量化與單純化的開發(fā)前提下,Elva 并沒有設計行李廂的空間,只有在座艙后方的兩個拱型結構內(nèi),各挖空一個可收納全罩式安全帽 (由于沒有前擋風玻璃的設計,為了避免路上的石頭彈跳打到乘客,駕駛 Elva 是建議配戴安全帽的) 與臨時防水篷的位置。
更勝 Senna 的中程加速實力
至于傳動搭配方面,Elva 則是搭載來自 Senna 的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但是最大馬力輸出已調校至 815 匹 (PS),比 Senna 的 800 匹 (PS) 還要出色,配上 7 速雙離合器變速箱后,可于 3 秒內(nèi)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 (Senna 的 0~100km/h 為 2.8 秒),由靜止沖刺至時速 200 公里亦僅需 6.7 秒,較 Senna 的 6.8 秒還要更快,極速成績則尚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