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據沈陽當地媒體報道,由華為公司自主研發(fā)的1300萬億次高性能計算平臺在沈陽落地,在航空工業(yè)氣動院(以下簡稱“氣動院”)投入使用,它使用了華為自研的鯤鵬920處理器,將用于氣動院計算流體力學研究領域的各項設計、研發(fā)和驗證,有望大大提升我國現有航空系統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流體力學需要龐大的計算能力,此次氣動院引入千萬億次超算平臺,滿足了其在風洞試驗、計算流體力學工程計算、試驗數據分析、預研性課題研究計算等方面的需求,并攜手華為公司在航空自主研發(fā)計算流體力學軟件開發(fā)、高性能計算技術提升等方面聯合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雙方將共同推進自主計算流體力學軟件孵化。
雖然報道中沒有提及華為超算的具體型號,不過這套超算使用的是華為自研的鯤鵬920處理器,建64個內核,主頻2.6GH,配對8通道DDR4內存,相比競品內存帶寬提升了46%、總I/O帶寬提升66%,網絡帶寬提升4倍。同時,包括兩個100G RoCE端口,支持PCIe Gen4和CCIX。
在SPECint基準測試中,鯤鵬920得分超過930分,比行業(yè)基準高出近25%,同時功耗降低30%。
1300萬億次的性能也就是1.3PFLOPS,這個性能在全球TOP500超算中能夠排到300位左右,但前面的超算大多數使用X86或者Power架構,在ARM架構的超算中,1300萬億次已經是極高水準了,去年底HPE為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建設的Astra超算使用的也是ARM處理器,性能1500萬億次,首次進入TOP500。
與X86生態(tài)相比,ARM在高性能通用計算領域主要是缺乏生態(tài)。在之前的華為全連接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也宣布了華為的通用處理器業(yè)務策略。據他所說,在通用計算領域,華為投資鯤鵬系列,打造有競爭力的通用計算處理器。
在此基礎上,華為還在持續(xù)不斷地對板卡、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等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投資,希望通過強力投資,打通生態(tài)全鏈條,讓我們的合作伙伴更有信心、更堅定地參與打造鯤鵬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