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伴隨的全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于公益的認知也更深入。并且,在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帶領下,全民公益成為了一種現實。作為業(yè)內公益事業(yè)的先驅,阿里巴巴95公益周來到了第三個年頭,以“融”為主題,并打破公司間的競爭,聯合騰訊、新浪微博、字節(jié)跳動、小米、輕松籌等六大互聯網公司,探討打破公益疆界、推進公益融合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不同互聯網公司為了公益聚在一起,四年前,馬云、馬化騰等多位企業(yè)家、公益人士就聯合發(fā)起成立了“桃花源生態(tài)保護基金會”,共同推動治理污染和環(huán)境保護。
據TechWeb了解,2017年9月5日,阿里巴巴聯合多家公益機構和企業(yè),開啟首屆“95公益周”,并向社會發(fā)起“人人3小時”的公益倡議,推出了面向全社會的3小時公益平臺,95公益周也成為了一年一度的“公益雙11”。根據官方統(tǒng)計數據顯示,目前,3小時公益平臺注冊用戶已超過4000萬,入駐公益機構超過1500家,參與各類公益行動人次超過2000萬次。
相比較過往的兩屆95公益周,阿里巴巴今年帶來了更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其中,線上推出40多種創(chuàng)新參與公益方式,線下全國500余家志愿服務組織在130多個城市共同打造線下“公益雙11”,推動公益行業(yè)融合創(chuàng)新。
公益作為阿里的基石文化 始終如一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yè),阿里除了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之外,在公益方面,也是走在行業(yè)的前列。今年5月份,阿里對外發(fā)布了首份“公益財報”,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阿里巴巴的公益“實力”。
2015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曾向全體員工發(fā)出公開信,提出員工每人每年完成3小時公益志愿服務的倡議。至今,“公益3小時”已經進入第5年。在馬云看來,參與公益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員工的善心、培養(yǎng)愛商。員工有了愛心,做出來的產品、技術和服務才能帶有愛心和溫度。
數據顯示,在上一個財年,阿里巴巴員工公益時長累計26.9萬小時,相當于提供六超過1163萬元的志愿服務價值,帶動了208萬商家、4.4億消費者在阿里巴巴及支付寶平臺上做公益。其中,馬云個人公益時長74.5小時,合伙人平均完成12.85個小時。阿里巴巴表示,公益已經成了阿里人的基因和生活方式,并日益呈現出廣泛性、專業(yè)性和組織化的特點。
在今天的論壇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也指出,再過5天阿里巴巴就將迎來20歲生日。從1999年創(chuàng)建至今,阿里經歷了許多內部和外部的變化,但是公益作為這家企業(yè)最重要的基石文化,始終如一。
孫利軍表示,阿里成長在最好的時代,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而且有幸作為時代浪潮中的一份子,從湖畔花園的一家小公司成長為今天的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我們要聯合做公益,互聯網發(fā)展受益于中國社會,我們有責任聯合運用科技力量解決社會問題,推動中國公益事業(yè)更好發(fā)展。
根據阿里巴巴此前發(fā)布的數據,2019財年 ,阿里巴巴公益基會累計投資2.52億元,在389個城市開展了水環(huán)境保護行動,守護了1312條河流,并且通過環(huán)境公益訴訟,撬動超過3億元的環(huán)境治理資金投入,各類線上線下自然教育活動觸達公眾累計達3500萬次。通過對IPE(公眾環(huán)境研究中 )的資助間接推動1206家企業(yè)整改合規(guī)。
公益面前沒有競爭 沒有KPI
不同于行業(yè)內的互相競爭,公益是一件特殊的“事業(yè)”,在公益面前是沒有競爭的。論壇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團黨委書記邵曉鋒表示,“一個人做很多不是公益,很多人做一點點,才是真正的公益。95公益周就是希望創(chuàng)造更多的公益交流機會,搭建創(chuàng)新公益的平臺,讓公益真正成為社會公眾普遍接受的新生活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公益不同于工作,沒有刻板的要求,也不會有爾虞我詐的競爭。在現場,騰訊、阿里以及小米等公司都表示,公司并沒有給公益設置KPI。而為了在新時代下,更好的推進公益事業(yè)的融合,阿里巴巴聯合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一直在做著自己的努力。
相比較傳統(tǒng)公司,阿里作為互聯網公司的代表,互聯網基因已經滲入到骨子里,因此在融合上具備很大的優(yōu)勢。阿里巴巴合伙人、支付寶事業(yè)群總裁倪行軍表示,我理解的人人參與,首先是人人都想參與,然后是人人能夠參與進來。依靠互聯網技術,我們需要解決的,是通過開發(fā)互聯網公益產品,降低公眾參與的門檻,解決想參與、而且能參與進來的問題。
同時,談及融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zhí)行秘書長竇瑞剛認為,“融的關鍵在于消融,做到無我,即放下組織本位,消融機構壁壘,一起做生態(tài)共建者,努力追求我將無我、不負公益。匯的核心是匯聚,匯聚億萬網友愛心,聚微愛為浩瀚,做人人公益的創(chuàng)連者。”
據悉,3年前,阿里巴巴開發(fā)了“團圓”系統(tǒng),打通了包括新浪微博、騰訊QQ、今日頭條等在內的25個平臺,25個愛心平臺一鍵推送失蹤兒童信息,快速提升失蹤兒童找回率,目前兒童失蹤找回率達到98%,而這正是融合的力量。
就像阿里巴巴說的那樣,公益要想做到效果最大化,必須打破疆界,聚力發(fā)力。可以肯定的是,公益融合是大勢所趨,各個互聯網公司打破競爭的界限,聯手起來推動我國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是帶動全民參與公益的最佳途徑。(老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