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摘自于娟“生命日記”
于娟,女,32歲,祖籍山東濟寧,海歸,博士,復旦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乳腺癌晚期患者。這是她用生命寫下病中日記,日記里反思的積勞成疾的生活細節(jié),會給同樣背負生活壓力的你我一些提醒。
2009年12月27日,長期自恃身體十分健康的于娟被確診患上了癌癥,如晴天霹靂般震驚了這個家,她是家中獨女,考大學讀研讀博留學,剛回國參加工作3個月,1歲多的兒子剛會叫媽媽。此時醫(yī)生告知她最多只有一年半載的生命。
于娟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何會得癌癥。她覺得自己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那時只有31歲!
于娟想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更多的人了解癌癥,并遠離它。她開設了一個名叫“活著就是王道”的博客,堅持每天早晚更新兩次,記錄病中狀況,介紹癌癥,并反思以前的生活方式:“回想10年來,基本沒有12點之前睡過,學習、考GT(GRE和托?荚嚭戏Q)、考研,同時,網聊、BBS灌水、蹦迪、吃飯、K歌、保齡球,厲害的時候通宵熬夜!
“23時至次日3時,是肝臟活動能力最強的時段,也是肝臟最佳的排毒時期,肝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肝臟受損足以損害全身。所以‘長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殺’的說法并不夸張!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癥,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積的結果!
認識的或素不相識的人都從于娟的文字里體會到她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求生的堅韌,紛紛發(fā)帖轉帖支持于娟。于娟的好友張婷說,希望于娟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