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眾多科技媒體平臺都相繼報道瑞幸咖啡獲得2億美元的B輪融資,再次融資使得這家剛成立一年的公司估值已達到了22億美元。一年期間累計融資達4億美元規(guī)模,足見瑞幸咖啡的吸金能力很強大。雖說它的融資能力強,但它虧損的金額也不容小覷,根據新京報的有關報道,瑞幸咖啡在前九個月虧損將近8.57億。
燒錢搶占市場一直以來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慣用的策略,不論是滴滴、摩拜、ofo它們都曾用過這樣的資本套路。只是現在看來,燒錢也并非萬能的,曾經意氣風發(fā)的ofo如今卻被歸類為失敗者行列,讓人覺得可惜遺憾。對于瑞幸咖啡來說,它的命運是成為咖啡領域的“滴滴”呢?還是會像共享單車ofo一樣走向沒落呢?
瑞幸咖啡A+B輪吸金4億美元 燒錢速度也快前9個月虧損達8.57億
一提到咖啡,用戶第一時間想到的估計還是星巴克,畢竟它獨有的咖啡文化備受用戶推崇。但今年國內相繼出了好幾個互聯(lián)網派咖啡平臺,其中瑞幸咖啡應該算是存在感較高的一家。不論是請湯唯、張震作為代言人、還是補貼力度、甚至是公開叫板星巴克等一系列動作,都讓它今年獲得不少關注。瑞幸咖啡存在感這么高,這還是要得益于它這一年融資速度跟規(guī)模都創(chuàng)下咖啡領域的新紀錄。根據數據來看,目前瑞幸咖啡累計融資將近四億美元,估值已達到22億美元。
不到一年的時間,瑞幸咖啡的知名度大增,為何能在短期內快速崛起?這還是由于瑞幸咖啡的創(chuàng)始團隊深諳互聯(lián)網營銷的套路,通過一系列的補貼互動以及線下門店高速擴張的方式,瑞幸咖啡迅速在一線城市攻城略地,搶占咖啡市場份額。事實上,瑞幸咖啡的進階之路,確實是不停的補貼燒錢堆出來的。通過拉攏新用戶的“第一杯免費”、“充二贈一”以及5折優(yōu)惠券等方式,瑞幸咖啡意圖通過這種策略迅速搶占用戶,培育用戶粘性。
得益于它的互聯(lián)網營銷之舉,目前瑞幸咖啡已經在全國完成了2000家門店計劃,同時現在積累的付費用戶也達到1200萬。一年之內開設2000家店,星巴克進軍中國市場19年開設的店累計3600家,還只是比瑞幸咖啡多出三分之一,根據開店速度跟規(guī)模來看,瑞幸咖啡發(fā)展的速度還是很厲害。但在過度追求規(guī)模搶奪市場的前提下,瑞幸咖啡的虧損金額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根據新京報的報道,瑞幸咖啡B輪融資商業(yè)計劃書顯示:它在2018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收入為3.75億元,凈虧損8.57億元,毛利潤為-4.33億元(毛利率為-115.5%)。面對虧損這么高的金額,瑞幸咖啡對外的回應還是很冷靜:“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全年的虧損會遠大于這個數字。通過補貼迅速占領市場是我們既定戰(zhàn)略,虧損符合我們預期。”目前瑞幸咖啡融資有4億美元,可以說儲備的資金還是充足,但是咖啡消費畢竟不像其他高頻消費,要想用戶產生黏性也不是容易的事,瑞幸的自信到底是來自哪里呢?
從它透露的這幾個核心數據來看,雖說瑞幸的融資規(guī)模挺高,但不得不說除了新加坡的GIC之外,大鉦資本、愉悅資本、君聯(lián)資本都曾經是神州租車的投資人,這層關系下可以說瑞幸咖啡融到這么多資金還是有情面的因素;另外瑞幸咖啡持續(xù)進行優(yōu)惠補貼,這仍然是個大問題,一旦取消優(yōu)惠用戶訂單數量也有可能受影響。對于瑞幸咖啡來說,以互聯(lián)網模式殺進咖啡行業(yè)的它,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滴滴”嗎?
瑞幸野心大靠燒錢模式瘋搶市場然而同樣的資本套路并不被外界看好
國內互聯(lián)網平臺想要短期內快速獲得大批用戶數據,慣用的方式就是燒錢擴張,用優(yōu)惠策略吸引前期用戶,數據上越好看越容易獲得融資,進而提高它的估值。像外賣平臺、網約車平臺、共享單車等都是以這種策略獲得資本關注,可以說瑞幸的故事看起來似曾相識。從咖啡外賣入手,依靠線上補貼迅速獲客,同時大規(guī)模擴張線下門店,這被認為是瑞幸能夠在短短一年內即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雖說瑞幸的資本套路外界并不意外,但是也正是因為眾多平臺用這一招也出現潰敗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也讓外界猜測瑞幸咖啡也將面臨這樣的結局?新零售咖啡這種“燒錢”補貼模式也引發(fā)諸多質疑,尤其是關于如何實現盈利問題就是最大難題。因此,對于瑞幸的商業(yè)模式外界并不是很好看,理由主要還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最受用戶詬病的還是咖啡不好喝。咖啡并不讓消費者滿意,根據瑞幸的主產品咖啡來看,用戶吐槽最多的就是咖啡難喝。一方面雖說售價比星巴克的咖啡價格低,但它的咖啡口感遠遠比不上星巴克。另一方面但它跟其他速溶咖啡、711為代表的便利店售賣的現磨咖啡相比,它也并不占優(yōu)勢。如果后續(xù)瑞幸咖啡取消補貼,很有可能也會影響用戶的下單數量,畢竟咖啡選擇眾多,而瑞幸咖啡在產品上本身還得不到用戶認可。
其二,盈利途徑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目前瑞幸咖啡主要是在全國廣開門店,通過補貼優(yōu)惠措施增加訂單,雖說燒錢迅速做到一定的規(guī)模,估值如天價,繼續(xù)融資、繼續(xù)燒錢,但商業(yè)模式是以低價策略搶占市場,未來需要靠龐大的用戶數量來賺取利潤差,但目前來看,瑞幸的用戶黏性還并不高。同時短期內它也難以實現盈利,一旦不能找到可行的盈利途徑,后續(xù)投入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對于瑞幸咖啡來說,未來拉長戰(zhàn)線后,咖啡平臺之間比拼的還是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大。
其三,線上優(yōu)勢不再是對抗星巴克的主力。之前外賣是瑞幸主打的業(yè)務,也是其相對于星巴克最大的優(yōu)勢之一,畢竟讓用戶覺得更便利。之前外賣的確是星巴克的短板,但這并不是它無法彌補的短板,目前隨著星巴克與阿里達成戰(zhàn)略合作,并且已經在餓了么上線外賣服務。可以說星巴克也在重視它在線上的訂單。同時瑞幸咖啡的供應鏈上比不上星巴克的實力,如果要繼續(xù)保持低價策略,它的成本投入也相應會增加。
對于瑞幸咖啡來說,靠砸錢確實已經讓它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咖啡行業(yè)做的是產品跟服務,未來要想真正成為內地的咖啡品牌平臺,它應該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
深諳互聯(lián)網營銷成瑞幸崛起助推劑 但未來腳踏實地做產品做服務才是關鍵
瑞幸咖啡的創(chuàng)始團隊成員是從神州租車出來的錢治亞跟楊飛,可以說他們把在神州專車、買買買車等案例的營銷套路都用在了瑞幸咖啡上。不論是請湯唯和張震這兩個代言人,還是碰瓷星巴克,大范圍推行補貼政策等等,基本上把能玩的套路都用在了推廣瑞幸品牌的身上。當然目前來看,這些營銷策略還是有成效,但咖啡行業(yè)靠這些噱頭炒作畢竟走不長久,最終還是需要用戶來咖啡店喝咖啡。
如果瑞幸咖啡還是像ofo一樣,過于將攤子鋪的過大,但服務和質量卻跟不上,經營必然不能長久,畢竟燒錢是燒不出用戶忠誠度的。對于瑞幸咖啡來說,要想避開這些前者失敗的坑,未來它要從哪些方面解決自身的不足跟問題呢?
第一,雖說瑞幸咖啡靠互聯(lián)網模式營銷短期內確實能吸粉,但咖啡行業(yè)并不能靠低價就能站穩(wěn)腳跟,未來瑞幸咖啡還是要將重點放在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跟產品上。瑞幸咖啡號稱咖啡品質要超過星巴克,但目前來說要想實現這一標準還是存在很大難度。畢竟一份價格一分貨,對于瑞幸咖啡來說,未來還是要從咖啡品質入手,提升咖啡的口感,爭取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
第二,有共享行業(yè)ofo、的經驗教訓,瑞幸咖啡也要意識到光靠燒錢也許結局并不能像滴滴一樣成為咖啡行業(yè)的新巨頭,畢竟現在的星巴克也重視互聯(lián)網平臺,未來比拼的仍然是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較量,比如派送、成本、供應鏈等。因此,瑞幸咖啡應該將重心放在現有的2000家門店上,將現有的門店經營好實現盈利后再去考慮后續(xù)擴張門店。在成本還未可控,盲目的擴充門店并不是明智之舉。
第三,就目前來看,瑞幸咖啡的資金儲備還充足,在彈藥還充分的前提下,未來平臺應該將品牌形象、門店經營等方面繼續(xù)提升,只有在消費者的認知里有很強的意識,互聯(lián)網咖啡品牌還是有一定機會。就像星巴克它并不只是出售咖啡的門店,它對于用戶而言是有一種第三個空間價值的含義。未來瑞幸咖啡應該要樹立自身什么樣的品牌形象仍然很關鍵,畢竟線下咖啡店眾多,瑞幸咖啡要能打造出屬于它的品牌價值,這樣才能以品牌去吸引用戶。
雖說瑞幸的裂變式擴張,還是讓星巴克有感受到一絲威脅,這也讓它選擇與阿里巴巴合作外賣去阻擊瑞幸在線上的野蠻生長。但不得不說,瑞幸咖啡開門店的方式門檻并不高,甚至在未來還有可能出現其他的平臺復制的可能性,一旦它后續(xù)無法找到盈利的方式,很有可能也會陷入虧損泥沼難抽身。對于瑞幸咖啡來說,未來發(fā)展重點放在服務跟產品上仍然很關鍵,只有讓用戶滿意,得到用戶認可,它的后續(xù)發(fā)展才有更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