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不落幕的少年。
作者:虛谷
2018年底,西安冬雪皚皚,冷硬的空氣凍得人臉上生疼。
百度員工鐘安踏雪回到家中,他透過玻璃面無表情俯視著小區(qū)對面的夜市,燒烤攤老板油光滿面的認真工作,南來北往的行人裹緊羽絨服,穿過濃煙走進“村子里”。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古都的三環(huán)內(nèi),城六區(qū)共有“城中村”292處,其中187個處于高樓的包圍中。
家里的小侄子滿臉激動,沖過來一把抱住鐘安的腿。和其他孩子要玩具不同,他嘴里嚷嚷的是“貓窩”。兩個月前,鐘安收到小侄子的微信:“他哭著和我說,一直養(yǎng)的流浪貓病死了,就死在城中村的垃圾山里。”后來又打電話哭了幾次,鐘安實在是心疼侄子,就哄著說做一個能治病的貓窩送他。
后來由于工作太忙,鐘安忘了這件事情,以至于整個元旦假期都被侄子埋怨。即便他給侄子買了一堆樂高,侄子還是要能治病的貓窩。鐘安只能硬著頭皮講已經(jīng)做好了,回北京后會郵回來。這釀成了一場更大的家庭危機,鐘安母親堅決反對,說他這樣會影響工作,太過孩子氣,不像成年人。
作為百度的算法工程師,鐘安要做一個能看病的貓窩,并非胡說。按他的想法是,做一個能自動識別貓臉的門禁,讓貓能安全出入覓食。而且入口處攝像頭還能識別出流浪貓是否患病、絕育,在第一時間通知流浪貓救助志愿者,進行有效救助。
這里面需要應用到的AI技術,鐘安會,但要耗時太久,所以猶豫。畢竟,成年人要講利弊得失。
回北京后,開部門周會時,鐘安和愣頭青一樣對自己組長說:下班之后的工作,想做一個貓窩,想得到公司支持。領導愣了一下,最初有些不可思議。但在問清楚事情的緣由后,便拍板讓他做,還給鐘安攢了一個三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