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O2O興起的年代,催生出了一批聚焦在兼職領域的用工、招聘平臺,但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和行業(yè)熱度不再,這些平臺如曇花一現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僅留下了少數幾個“屹立不倒”的頭部平臺,行業(yè)洗牌明顯,這其中就以“斗米”為代表。
互聯網兼職平臺第一股
斗米“脫胎于” 58趕集集團,創(chuàng)立于2015年11月,早期以“斗米兼職”而知名,是聚焦在校園、白領等用戶群體為主的兼職服務平臺。經過幾年的發(fā)展,斗米的定位逐漸從單純的兼職類招聘平臺擴大“為中國藍領與基層白領群體打造工作好、選擇多、上手快的靈活用工一站式兼職和全職類工作服務平臺”,覆蓋行業(yè)也拓展到包括餐飲酒店、零售快消、互聯網、物流快遞、教育培訓、話務客服等在內的諸多服務行業(yè)。
截至2018年底,斗米平臺用戶量已經超過7600萬,在整個大招聘行業(yè)里的排名已經晉升到第一批次,僅次于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超過包括兼職貓、拉勾網、Boss直聘等在內的一眾競爭對手。目前斗米已獲得由高瓴資本、高榕資本、藍湖資本、騰訊、百度、新希望集團等投資機構的共計8000萬美元的融資。
毫無疑問的是,在互聯網兼職這一細分領域,斗米已經是行業(yè)老大。雖然在綜合性招聘平臺的競爭上它仍然還有一段路要走,但鑒于其發(fā)展的時間尚短,它能取得現在的成績足以證明其在商業(yè)模式上的成功,斗米已坐實國內“互聯網兼職平臺第一股”的名頭。
對標發(fā)達國家服務產業(yè)逐漸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核心支柱以及靈活用工模式在發(fā)達國家人力資源行業(yè)占比超過20%的情況,國內以兼職類為代表的靈活用工構成僅占行業(yè)的9%左右,斗米“靈活用工”模式在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ι线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成常態(tài)
但隨著斗米從快速收割期下沉到穩(wěn)定運營期,其面臨的“陣痛”也不容小覷。包括大量斗米平臺用戶、客戶在內對它的大量投訴也暴露出該平臺目前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運營亂象和問題,這些亂象很有可能成為斗米發(fā)展路上的攔路虎,最終給它的未來蒙上一層很大的陰影。
在各類互聯網投訴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量針對斗米平臺的投訴。以21CN聚投訴為例,斗米在該投訴平臺上的整體評價只有兩顆星(五星評價體系),投訴量高達161起,其中絕大部分投訴都圍繞在“虛假宣傳”與“欺詐消費者”上,同時還有很多關于泄露用戶隱私信息、客服態(tài)度敷衍、活動造假、廣告投放縮水等運營亂象的投訴。
比如一位斗米用戶稱“在斗米上應聘拼音文稿標注工作,按照斗米APP的引導后被要求關注公眾號,隨后又被引導添加個人組建的QQ群,可群主始終沒有告知具體工作內容,只是要求用戶下載指定第三方APP進行注冊然后領取任務”。針對此問題該用戶向斗米客服投訴后,斗米方面始終沒有回應,同時該用戶在個人電話未注冊其他平臺的情況下還收到了“有人以斗米名義邀請加QQ進行賭博”的消息,疑似斗米方面除了發(fā)布不實招聘信息,還對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了泄露或販賣。
一名大學生在斗米上應聘寒假兼職的時候,被招聘方惡意收取了“中介費”,同時發(fā)現實際兼職信息與平臺宣傳的出入很大,在投訴要求平臺介入返還錢款的時候受到斗米客服的推諉、拖延,最終情況也沒有得到解決;同樣類似的情狀況還有很多,大量用戶在斗米平臺上遇到被要求添加招聘方個人聯系方式,然后要求應聘者墊付錢款、繳納各種名目費用等情況;另外,斗米APP在各種拉新活動的推廣期曾經推出了很多下載返現、邀請好友注冊返現的活動也收到大量用戶投訴其“未按照規(guī)則給與用戶返現”,虛假宣傳和涉嫌欺詐的現象很普遍。
除了針對用戶端,在客戶端斗米也同樣收到了不少投訴。比如網上存在大量有招聘需求的客戶在向斗米平臺繳納保證金之后,遭遇平臺方拖延或者拒絕退還保證金的情況;還有很多斗米招聘的企業(yè)客戶遇到了付費廣告被平臺方提前下架等“縮水”兌現的現象,同時也有為數不少的企業(yè)客戶投訴在付了費之后收到的應聘者簡歷數量很少、簡歷存在很多無法聯系到應聘者的“疑似簡歷造假”的現象。
毫無疑問,作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的斗米所承擔的應該是管理監(jiān)督的義務,但從目前頻發(fā)的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現象來看,斗米作為中間招聘平臺并沒有盡好這項義務。長此以往,若斗米還不能解決這些已經成為平臺常態(tài)的亂象的話,它必將面臨用戶和客戶不滿的雙重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