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3-15
秦觀(1049~1100) 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時喪父,侍母家居,借書苦讀,研習文詞。個性豪雋,喜讀兵書。神宗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于徐州,作《黃樓賦》,賦成,蘇軾譽為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自編詩文集10卷,名為《淮海閑居集》。同年蘇軾向王安石推薦他的詩,安石贊為清新似鮑謝。元豐八年,秦觀登進士第,授定海主簿,調(diào)蔡州教授。哲宗元□元年(1086),蘇軾以賢良方正薦之于朝,為嫉妒他的人所阻,沒有赴任。元□三年,應制科考試,進策論,為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后遷正字,并兼……[詳細]
|
鑒真(688~763),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家。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756年,鑒真被封為“大僧都”,統(tǒng)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guī)的戒律制度。鑒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jīng),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yī)藥、書法等方面,鑒真對于日本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名人生平14歲隨父于揚州大云寺出家,從智滿禪師為沙彌。26歲,鑒真成為了精通佛教律宗學說的有名的和尚回到揚州,并以這里為中心,開始了他此后三十年在淮南地區(qū)廣泛的宗教活動和社會活動。55歲時,鑒真住揚州……[詳細]
|
來濟(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衛(wèi)大將軍來護兒之子。進士出身,貞觀年間,任通事舍人。后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撰《晉書》。永徽二年(651年),拜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因反對廢黜王皇后,被武則天所恨。顯慶元年(656年),兼太子賓客,進南陽縣侯。顯慶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后坐褚遂良事累貶庭州刺史。龍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入寇,力戰(zhàn)陣亡,時年53歲。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書志》傳于世。 幼遭家難 來濟生于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祖……[詳細]
|
蔣貴(1380—1449年)字大富,江都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擅長騎射。早期隨燕王朱棣起兵,因功官任指揮僉事,后鎮(zhèn)守邊關,戰(zhàn)功極多,官至平蠻將軍、定西伯。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去世,追贈其為涇國公、謚武勇。蔣貴早期以隨燕王朱棣起兵,高大有力,善于騎射,因功任昌國衛(wèi)指揮同知。后又隨大軍征討交趾和沙漠,升為指揮僉事,掌管彭城衛(wèi)事務。 宣德二年(1427年),四川松潘番人反叛,蔣貴充任造右參將,跟隨總兵官陳懷去征討。他招募向?qū)В诫U阻而進,逼近番人巢穴,一日十余戰(zhàn),大敗番人。進升為都指揮同知,鎮(zhèn)守密云。 宣德七年(1432年),蔣貴又被命為參將,參佐陳懷鎮(zhèn)……[詳細]
|
臧洪(160年―195年),字子源(一作子原 ),廣陵郡射陽縣人 ,漢末群雄之一。為人雄氣壯節(jié),曾為關東聯(lián)軍設壇盟誓,共伐董卓。袁紹非?粗仃昂椋群笞屗卫砬嘀莺蛽螙|郡太守,臧洪在這些地方政績卓越,深得百姓擁護。后臧洪因袁紹不肯出兵救張超,開始與其為敵,袁紹興兵圍之,經(jīng)過幾番惡戰(zhàn),臧洪被袁紹所擒,慷慨赴死。早年經(jīng)歷臧洪的父親臧旻歷任使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職,在任官期間很有聲譽。 曾平定會稽妖賊許昭的叛亂。 臧洪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為童子郎,在太學里有名氣。臧洪體貌魁梧,格外優(yōu)秀,20多歲時被選為孝廉而為郎,與劉繇、王朗等同被外……[詳細]
|
景旸少年聰慧,曾隨父親任職廣州。劉大夏讀了他寫的文章后稱贊道:“此兒今后一定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焙胫问荒(1458),景旸考中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三年(1508)會試考中第三十四名,殿試奪得第二名,授翰林編修。當時宦官劉瑾把持朝政,倚仗權勢,排擠打擊朝中正直大臣,朝中大小官吏見到劉瑾都畢恭畢敬,連大氣都不敢喘,只有景旸等少數(shù)幾位翰林不去依附,但也不可能有所作為。為此景旸心中十分慚愧,曾寫了一篇名為《自罰》的文章,深刻地檢討自己“雖職天子近侍,在古六太之列,然史局不責以史事,經(jīng)帷不責以進講,既不得成啟沃開導之益,與磨研編削之功,而退復不束修自勵,而恬享大官……[詳細]
|
賈國維(?~?),字千仞,字奠坤,號毅安。江南揚州府高郵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王云錦進士第三人。賈國維時在京會試時用的是王兆鳳的名字。(也有稱其弟為兆鳳)他與弟弟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解元,同榜成進士,選為庶常,任職澤州。相國陳廷敬嘗有“花磚聯(lián)步”之額紀念賈國維兄弟雙雙登科的盛況。賈國維是孝廉賈良璧的次子。早年博通經(jīng)史,善長于詩、古文辭、書法?滴跞迥,賈國維得中康熙丙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賈國維開始憑借擅長書法,在內(nèi)廷食奉祿,康熙帝常常稱呼他“內(nèi)翰林”。后來由于冒名籍貫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被人告發(fā)而回老家?滴醯勰涎,他呈獻《萬壽無疆詩》、《……[詳細]
|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名人,封爵平西伯(明)、平西王(清),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并稱三藩。崇禎十七年,多爾袞逼迫吳三桂放棄聯(lián)清擊李的政策而徹底投降清朝;山海關大戰(zhàn)中擊敗李自成,又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建立大周政權,發(fā)動“三藩之亂”。然而他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就去世了,時年六十七歲,謚號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廟號太祖。名人生平早年時期萬歷四十年(1612年)吳三桂出生于關外的漢鎮(zhèn)中后所,祖籍江蘇高郵。出身于遼西將門望族,自幼習武,善……[詳細]
|
焦循(1763~1820),清哲學家、數(shù)學家、戲曲理論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蘇揚州黃玨鎮(zhèn)人,嘉慶舉鄉(xiāng)試,與阮元齊名。阮元督學山東、浙江,俱招往游。后應禮部試不第,托足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構一樓名“雕菰樓”,讀書著述其中。博聞強記,于經(jīng)史、歷算、聲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有《里堂學算記》《易章句》《易通釋》《孟子正義》《劇說》等。(據(jù)1999年版《辭!贰敖寡睏l)江蘇甘泉人(江蘇揚州方巷人),生于高宗乾隆二十八年癸,卒于仁宗嘉慶二十五年庚辰,得年五十八歲。少年曾就讀于揚州安定書院。曾于三十三歲赴山東居阮元(時為山東學政)家,并隨阮元至浙江赴任。嘉慶六年……[詳細]
|
江德量的曾祖父江浧,祖父江世棟,全都沒有作官。他的父親江恂從拔貢生,直到最后任徽州府知府,以才干而人稱于時。江德量天生就有不一般的稟性,他的父親喜好金石上的文字,收集、整理了很多,江德量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繼承了下來。他父親說:“我有這樣的兒子,就是金石上的文字對于江家,會得到更多!鼻∷氖,江德量拔貢。乾隆四十四年,參加鄉(xiāng)試,考取舉人。乾降四十五年,會試中式,入殿試。榮獲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一年,出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以父憂歸,服闕。而后,江德量歷任浙江、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掌道御史。又監(jiān)試順天鄉(xiāng)試。久之,母親去世,江德量丁母憂,解官……[詳細]
|
來護兒(?-618年),字崇善,隋朝名將,官至左翊衛(wèi)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爵襄陽縣公→永寧郡公→榮國公。來護兒曾平定高智慧、三征高句麗,最終迫使高句麗王請降。618年(義寧二年),宇文化及發(fā)動兵變,弒殺隋煬帝,來護兒被叛軍捉住,隨后被殺。名人生平早期事跡來護兒是東漢中郎將來歙第十八世孫,祖籍南陽新野,后來遷居于廣陵。來護兒出生不久便父母雙亡,由伯母吳氏撫養(yǎng)。來護兒自幼便卓犖不俗,后讀《詩經(jīng)》,在讀到“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時,嘆道:“大丈夫生于世上就應該這樣,為國家消滅賊兵,以取功名,怎么能夠?qū)iT從事小小的筆墨工作呢!”眾人為他的話……[詳細]
|
陳倓天性純篤,有宏遠志向。九歲時已經(jīng)能寫文章,年少負有成器才名,一直刻苦自勵。他的父親陳在璿,訓子相當嚴厲。陳倓體會父親的期盼,他“晝夜苦讀,學益進,搖筆文就,驚倒宿儒。弱冠補諸生,試輒高等!标悅劜粚⒏毁F榮華放在心上,但“每語國計民瘼,則往復籌劃,歷歷可施行。此其器量遠大”?滴跷迨拍辏1720)鄉(xiāng)試中舉,簡用睢寧教諭,授課教習士子之外,他還深研經(jīng)義。他家于康熙六十一年遭火災,陳倓背著父親,拉著母親在火里邊跑邊躲火,女兒就在著火的對面房里,他分不開身,邊跑邊哭。為救父母喪失愛女。后父、母、元配夫人相繼亡故。惟有一子也不久于人世。當時,他尚未考中進士。……[詳細]
|
秦湛,生卒年不詳,字處度,號濟川,行名大七(一作祖七),高郵(今屬江蘇)人,秦觀之子。官宣教郎。紹興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學,善畫山水。詞存《卜算子》一首,見《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四。秦湛,幼承家學,工于文,宋元祐五年(1090)應舉未中,隨侍于父親身邊。紹圣元年(1094)秦觀被誣,目為元祐黨人,追論不已,一貶再貶,一直流放到廣東雷州。流放途中,父子失散。宋元符三年(1100),秦觀卒于廣西藤州,秦湛方從湖南奔喪至藤州,與范元長扶櫬北還,因時局不穩(wěn),不便還鄉(xiāng),遂停殯于潭州(即今長沙)并守制。崇寧四年(1105),秦湛奉……[詳細]
|
吳敏 , 大觀二年,辟雍私試首選。蔡京喜其文,欲妻以女,敏辭。因擢浙東學事司干官,為秘書省校書郎,京薦之充館職。中書侍郎劉正夫以敏未嘗過省,不可,京乃請御筆特召上殿,除右司郎官。御筆自此始,違者以大不恭論,繇是權幸爭請御筆,而繳駁之任廢矣。升中書舍人、-國史,改給事中。敏為蔡京所引,鄭居中方秉政,敏數(shù)言其失,居中銜之。坐駁盜當死者,罷為右文殿修撰、提舉南京鴻慶宮。久之,復為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兼侍講;兆趯(nèi)禪,蔡攸探知上意,引敏入對。宰臣執(zhí)政皆在,敏前奏事,且曰:“金人渝盟,舉兵犯順,陛下何以待?”上蹙然曰:“奈何!”時東幸計已定,命戶部尚書李棁先出守……[詳細]
|
來恒(?—678年11月18日)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人,唐高宗年間官至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祖籍南陽新野,為東漢中郎將來歙的十九世孫。高祖時期來成為北魏新野縣侯,后降于梁,遷居廣陵,遂以此為家。父來護兒是隋朝忠臣,曾擔任左驍衛(wèi)大將軍、左翊衛(wèi)大將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封榮國公,恩禮隆密,朝臣無比。隋大業(yè)十四年(618年),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發(fā)動叛亂,弒隋煬帝。來護兒不屈于叛軍,被宇文化及殺害。同時遇害的還有來恒的大哥散騎郎、朝散大夫來楷,二哥果毅郎將、金紫光祿大夫來弘,三哥武賁郎將、右光祿大夫來整。來家只有幼小的來恒和來濟幸免于難![詳細]
|
陳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郵(今屬江蘇)人。生于宋高宗紹興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以詞賦聞名藝苑,撰《芹宮講古》,闡明經(jīng)義,人稱“淮南夫子”。范成大見其詩文謂“使遇歐、蘇,盛名當不在少游下。”尤袤、羅點得其騷詞、雜著,愛之手不釋卷。鄭興裔薦其“問學閎深,藝文優(yōu)贍”。調(diào)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尋知明州定?h,通判房州權知州事。房州秩滿,為浙西路安撫司參議,改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自以轉(zhuǎn)輾州縣幕僚,無補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號江湖長翁。寧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江湖長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師刊刻行世,陸游為之序,稱能居今篤古……[詳細]
|
江澤民,男,漢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蘇省揚州市人。1943年起參加地下黨領導的-,1946年0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7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曾任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名人履歷上海解放后,歷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副工程師、工務科科長兼動力車間主任、廠黨支部書記、第一副廠長,上海制皂廠第一副廠長,一機部上海第二設計分局電器專業(yè)科科長。1955年赴蘇聯(lián)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實習。1956年回國后,任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動力處副處長、副總動力師、動力分廠廠長。1……[詳細]
|
阮元,字伯元,號蕓臺,江蘇儀征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考取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曾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等要職,嘉慶二十二年(1817)八月,由湖廣總督調(diào)任兩廣總督。阮元到粵的前一年,英國公使阿美士德入京,因禮儀問題爭執(zhí),未成禮而還。為防范英人異動,阮元于嘉慶二十二年(1817)十二月,奏請建大黃■、大虎山兩炮臺。翌年正月,又奏請增兵200人防守大虎山、蕉門炮臺等處。二月,密陳《預防英夷事略》,認為英人恃強貪利,宜多鎮(zhèn)以威,未便全綏以德。如其擅入內(nèi)洋,則以停止貿(mào)易、斷其食用買辦、開炮火攻等措施加以懲創(chuàng)。他還……[詳細]
|
建安七子之一·陳琳陳琳(?-217)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名人生平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于事敗被殺。董卓肆虐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shù)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zhàn),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后又……[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