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第37集分集劇情介紹
朱高煦朱高燧假傳圣旨起兵造反 朱高熾一心談判朱瞻基極力反對
朱高煦和朱高燧趁亂逃回了山東,朱高熾不想再起戰(zhàn)亂,便派身邊的太監(jiān)侯泰去山東找兩個兄弟勸說,但朱高煦和朱高燧都不想求和,責怪朱瞻基做了逆天理的事情,朱高煦讓侯泰傳話給朱高熾,讓他把這次搞鬼的朱瞻基和楊士奇斬了,他可以考慮和朱高熾坐下來談判。
朱高熾一心求和,但朱瞻基卻一點也不想談判,他主張跟朱高煦他們決一死戰(zhàn),為此他跟父親爭論不休。張妍和孫若微、胡善祥一起辦了年夜飯,想借此緩和一下家里的關系,暫時放下不開心的事情,可是沒想到朱瞻基和朱高熾父子還是在飯桌上吵了起來。朱高熾為朱瞻基一直想要打仗,生氣地摔了酒壺,張妍看到了馬上過去安撫朱高熾,朱高熾這才冷靜下來,把心里的擔憂全部說出來。朱高熾讓朱瞻基記住,想要當好一個皇帝,并不是好勇斗狠就行了,一定要為天下的百姓著想,可朱瞻基年輕氣盛,根本聽不進這些勸說,生氣地喝了悶酒后就提前離開了。
洪熙元年正月,朱高煦擬制了假圣旨,數(shù)落了楊士奇、于謙等人的罪行,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朱高煦本想直接攻進北京城,可朱高燧卻主張先打濟南討個好彩頭,然后再慢慢跟朱高熾周旋,朱高煦這才下令先打濟南,打朱瞻基一個措手不及。楊士奇拿到戰(zhàn)敗的軍報去找朱瞻基商量如何應對,于謙因為自己被朱高煦說成是漢奸,氣沖沖地跑到朱瞻基那里讓他為自己正名,還為此跟楊士奇吵了起來。
馬哈木跟朱高煦勾結,想要一起夾擊北京,他非常欣賞于謙的才能,想在錦衣衛(wèi)上門之前勸說于謙跟他離開。馬哈木深夜進了于謙的家,用朱高煦許諾的好處游說于謙。于謙知道馬哈木和朱高煦勾結的事情,他心中非常憤怒,他并沒有答應跟馬哈木走,而是在家中等著錦衣衛(wèi)闖進來抓他。朱瞻基得知于謙被下獄,馬上去牢里要把于謙帶出來,一起去找朱高熾為于謙求情,可于謙卻不肯離開。于謙把馬哈木和朱高煦勾結的事情如實地告訴了朱瞻基,表明這是赤裸裸地篡位,讓朱瞻基借此勸說朱高熾不要再執(zhí)著于談判。
胡善祥有了身孕,馬上去找朱高熾賜名,想讓朱高熾高興一下,同時借此緩和一下朱高熾與朱瞻基的關系。朱高熾非常高興朱瞻基有后,他給孩子起名朱祈玉,孫若微馬上請求朱高熾把朱瞻基也叫來讓他高興一下,朱瞻基從牢里出來后,馬上來見朱高熾,想勸說父親放棄談判,正好一進門就聽說了喜事,于是先安撫一下胡善祥。
張妍見朱瞻基很是高興,馬上勸說朱瞻基,以后少惹朱高熾不高興,朱高熾則讓朱瞻基以后多為孩子想一想,可朱瞻基卻不聽話。朱瞻基等朱高熾一說完,馬上就說馬哈木跟朱高煦勾結的事情,可朱高熾?yún)s一點也不聽,讓朱瞻基很是生氣。不久后,侯泰跑來找朱瞻基,讓他即刻去見朱高熾。
大明風華第38集分集劇情介紹
朱高熾駕崩朱瞻基繼位 朱瞻基帶兵平叛反被追殺
朱高熾緊急召見朱瞻基,朱瞻基以為父親看了他的奏折已經(jīng)回心轉意了,急忙非常開心地跑去見朱高熾。但朱高熾仍然堅持一戰(zhàn),讓朱高熾很是生氣,讓侯泰宣旨,罰朱瞻基回南京讀書,不奉召不得回京。楊士奇奉命去見朱高煦,朱高煦手下的人都逼著楊士奇給朱高煦下跪,可楊士奇卻表示自己不知道該守什么禮才好,他的幾句話把朱高煦說得無言以對,轉念想借著朱高熾推楊士奇來這里送死為由,游說楊士奇臨陣倒戈。
楊士奇告訴朱高煦,朱高熾已經(jīng)讓于謙下獄,也讓朱瞻基回南京讀書,他也來到這里任由朱高煦處置,想問朱高煦還有什么不滿的地方。朱高煦很生氣楊士奇的態(tài)度,卻又理論不過楊士奇,只好將他關了起來,然后高興地告訴朱高燧,朱高熾已經(jīng)服軟了,把楊士奇也派來送死。但朱高燧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朱高熾處置了于謙等人,等于幫他們清君側了,如果他們再發(fā)兵就變成篡權了,可如果他們不再發(fā)兵,跟著他們起兵的將士們就會前來向他們算賬。
朱高煦聽了朱高燧的分析,才覺得朱高熾這一招很高明,他們既不能殺楊士奇,又無法再起兵了。張妍得知朱高熾做的事情,生氣地跑去寢宮勸說朱高熾,她希望朱高熾明白,朱高煦是不會滿足于眼前這一切的,朱高熾稱自己時日無多了,他沒法再為朱瞻基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朱高煦想要北京城的一半,他也愿意給。朱瞻基被禁南京,心里覺得特別的沮喪,跟孫若微和胡善祥說了一些泄氣的話,想要學朱允文遁世,孫若微不想讓朱瞻基這樣頹廢下去,于是寫信讓徐濱前來開導一下朱瞻基,徐濱到來后告訴朱瞻基,朱高熾的做法并不是朱瞻基所想的那般簡單,派朱瞻基到南京讀書,也不過是安天下民心的一種方式而已。
徐濱替朱瞻基分析,天下的藩王并不一定會想要朱高煦這樣一位暴君,讓朱瞻基寫信回去,用懇切的言詞請求朱高熾讓朱瞻基去當一次說客。朱瞻基覺得徐濱的話很有道理,他決定寫信給朱高熾,讓父親派自己去游說江南七王,沒想到他還沒等到朱高熾的批示,卻等來了楊榮。朱高熾派楊榮來傳話,無論他是死是活,都不讓朱瞻基回京,這讓朱瞻基很是傷心。朱高熾的身體越來越差,朱瞻基含淚寫了一封懺悔的信,把自己一心想要開戰(zhàn)的錯誤都說了出來,并把父親教導自己以天下百姓為重的話寫在奏折之上,讓朱高熾知道他已經(jīng)大徹大悟了。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熾駕崩,朱瞻基回京登基,改年號為宣德,同年八月,朱瞻基御駕親征平叛。朱瞻基出兵之前,就寫了一份奏折給朱高煦,想要把楊士奇換回來,樊忠等人都急于出戰(zhàn),沒想到朱瞻基卻先勸降,于謙只好自己接下這個任務,冒死去贖楊士奇。朱瞻基給于謙下了命令,如果朱高煦不肯放過于謙,就讓于謙投降朱高煦,先保住性命要緊。
朱高燧沒有想到朱瞻基會親自帶兵出戰(zhàn),但朱瞻基遲遲不戰(zhàn)讓他很是郁悶,于是怪朱高煦錯失先機,沒有從朱高熾那里拿到一半的北京城。朱高燧正埋怨之時,朱高煦接到了情報,下令二更天去夜襲朱瞻基的大本營。朱瞻基還在睡夢之中被驚醒,得知朱高煦帶兵闖進了大營,只好在樊忠的幫助下,一個人騎馬跑出了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