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長歌第19集劇情介紹
寧喬沉冤昭雪追封莊毅太子 寧川太子位被廢起兵造反
承明殿早朝上,姚英奏請皇上為寧喬冤屈八年的巫盅之案昭雪。天盛帝下旨,追封三皇子寧喬為莊毅太子,重回宗廟,一應(yīng)規(guī)制依太子禮,令楚王寧奕督辦。寧奕終于等到三哥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淚目叩謝皇恩。辛子硯稱自己對太子有失察之責(zé),請旨一并處罰。天盛帝令鳳知微宣旨:太子寧川射殺大成遺孤,此功竊取于楚王寧奕,后謀殺朝廷重臣,陷害三皇子寧喬,牽連官員及家眷數(shù)千人,寧川作亂犯上,泯滅手足,濁亂朝常,今起剝奪太子位貶為庶人,收押于宗正寺,永無赦免。
下朝后,寧昇和常海到宗正寺探望寧川,寧川稱他是先皇后的嫡子,不用寧昇這個庶出的皇子來可憐他,父皇遲早會來接他回宮。常海勸寧川不要再中了別人的離間之計,他能進這壁壘森嚴的宗正寺就是寧昇懇求貴妃暗中相助的。寧昇表示只要寧川相信自己,甘愿為他萬死不辭。寧昇和常海決定依計而行,告之寧川他們前來就是為了救他出宗正寺,已通知南門守衛(wèi)在宗正寺城外接應(yīng),寧川不同意,稱這是謀逆罪,會將他陷于萬劫不復(fù)的境地,而且他還有常遠舅公的扶持,常海拿出信件謊稱救他出宗正寺正是常遠舅父的指使,寧川這才同意。
常海將刀架在寧昇脖子上推他出門,以有人加害太子護駕為名下令他的人馬拑制住了守衛(wèi),隨后他將寧昇打暈,返身回去叫寧川。他進門后,才知寧川已看過了常遠的信,寧川絕望地說閔國公說他綹由自取,他以常氏利益為重,已視自己為敞履,即使他今天逃出宗正寺,又能在何處安身,從今后和常海也不過是孤臣逆子茍且偷生,他詢問常海是否愿誓死追隨自己不離不棄,常海立誓與寧川生死相隨。寧川命常海集結(jié)所有人馬,決死一戰(zhàn)。
寧奕回稟天盛帝,京郊虎威營打造出一條精良的弓弩,請父皇出宮看看,它的箭程可自東宮至承明殿。天盛帝明了此意,稱他要親測這人心到底有多遠。很快,韶寧也隨天盛帝來到虎威營,她私下問趙淵發(fā)生了什么事,趙淵守口如瓶,只稱是皇上要出來游玩獰獵,韶寧半信半疑。
晚上,寧川集結(jié)人馬,以清君側(cè)之名謀反。顧衍回稟天盛帝,廢太子寧川已經(jīng)攻下了明德門,正在向內(nèi)宮進犯,天盛帝宣寧奕瑾見。他下令寧奕設(shè)法讓廢太子寧川自裁,稱他犯下謀逆大罪,國法難容,讓他自裁已是法外開恩了。寧奕冷笑,稱滿朝文武父皇卻將這差事落在自己身上,難道他就不想親耳聽聽寧川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天盛帝激將道他們忤逆自己都是為了那把龍椅,如果寧奕不想去,他可以御駕親征。寧奕稱當(dāng)然該他這個一事無成的楚王去背這個黑鍋,這樣父皇未來面對常氏一族便可進退自如,面對滿朝文武也不會毀了清譽。天盛帝稱他并無此意,寧奕領(lǐng)命平亂,天盛帝叮囑他見機行事,不能污了他的承明殿。他們的話被帳外的韶寧偷聽到,她哭著跑了。隨后守衛(wèi)向天盛帝回稟韶寧公主往皇城方向跑了。天盛帝立即讓趙淵傳旨魏知,保護好韶寧。
另一邊的楚懷石已提前將寧川起兵造反的事告訴了鳳知微,他勸鳳知微這種事不要參與,否則非死即傷,鳳知微則策馬疾馳。
韶寧先寧奕一步來到皇宮,她哭著告訴寧川他上當(dāng)了,父皇早已在京郊虎威大營,還派了寧奕前來平亂。寧川聽聞,痛恨父皇絕情至此,這時兵士來報寧奕已帶人馬前來平亂。常海催促寧川跟著韶寧由北門逃住,他帶人頂住寧奕。
常海率眾在內(nèi)宮門口與皇宮守衛(wèi)展開了廝殺,終因寡不敵眾,很快被制服。接著顧衍帶金羽衛(wèi)趕到,傳天盛帝旨意,凡繳械投降者既往不綹,繼續(xù)作亂者殺無赦。常海的兵士們紛紛繳械投降。
顧衍在馬上看著滿臉是血,已站立不穩(wěn)的常海心里五味雜陳,常海責(zé)罵顧衍是個背叛太子的小人,顧衍拿出那個香包,說他現(xiàn)在才知道自己誓死效忠的人竟是殺害他妻兒的兇手,他現(xiàn)在憑本心行事,眾兵跟隨顧衍齊呼“得人心者得天下”。
另一邊的韶寧帶著寧川到承明殿前逃亡時,腳下被四方射來的亂箭擋住了去路。
天盛長歌第20集劇情介紹
寧奕將寧川就地正法 天盛帝對常海處置舉棋不定
韶寧帶著寧川路過承明殿逃亡時,腳下被四方射來的箭擋住了去路。寧川歇斯底里地大喊著寧奕出來,很快眾將士將寧川包圍,韶寧哭求寧川及早回頭,待他們見到父皇后一切還有回圜的余地。寧奕稱若要饒他,寧川須對著冤死的亡靈跪拜,寧川仍以謫子自居不肯低頭,寧奕下令弓箭手準備,危急關(guān)頭,鳳知微策馬帶來圣旨,令寧奕務(wù)必保護韶宇公主。寧奕只好暫停行邢,韶寧護著寧川進了承明殿。
鳳知微勸寧奕不要何必趕盡殺絕,不如帶寧川去面圣,皇上自會為他主持公道。寧奕告訴她三哥當(dāng)年枉死時就沒人網(wǎng)開一面,他命令兵士包圍承明殿。
殿內(nèi),寧川決絕地告訴韶寧他生來就是為了這張龍椅,今日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張龍椅之上,他不顧韶寧阻攔疾步上前坐上了承明殿內(nèi)那張夢寐以求的龍椅,韶寧為了卻哥哥最后的心愿,淚目跪拜,寧川想像著大殿內(nèi)群臣朝拜的情形,癲狂大笑自己總算坐上了皇位。
殿外,鳳知微勸寧奕如果今日這樣殺了寧川,與寧川當(dāng)時殺了三皇子又有何區(qū)別,她這樣做是為了救寧奕,寧奕警告她膽敢阻止自己會連她一起殺掉,鳳知微以皇上監(jiān)軍身份提醒寧奕不要她濫殺無辜,寧奕解釋以韶寧的性子,今日如果饒了她,他日定會興風(fēng)作浪,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人。鳳知微稱來日之事無法預(yù)判,她不能眼睜睜看韶寧赴死,寧奕無奈,只好讓鳳知微進去勸韶寧離開寧川便可饒了她。
皇宮里,趙淵稟告華盛帝,叛臣常海與眾將被顧衍悉數(shù)拿下,公主攜寧川逃往皇城方向,天盛帝大怒。
承明殿外,寧川以鳳知微做人質(zhì)逼寧奕兵士退下,韶寧以鳳知微性命苦苦相求寧奕放過寧川,寧奕決絕地說他根本不會在意鳳知微的性命,他發(fā)箭射中鳳知微腿部,鳳知微急忙將韶寧撲倒,寧奕立即下令萬箭齊發(fā)將寧川就地正法。
趙淵在寧川靈前自責(zé)鞭刑,稱是自己失察讓皇上中了毒,寧奕來后安慰他不必自責(zé),稱自己當(dāng)初將寧川之物轉(zhuǎn)贈給他,雖然未言明但不代表心中沒有疑惑,他將古玉戒指泡于茶中要飲下,趙淵惶恐地打翻茶,跪求寧奕若心里苦用鞭子責(zé)罰自己,寧奕告訴他心里最苦的是父皇,讓趙淵回去侍候父皇。
趙淵走后,寧奕撫摸寧川靈柩,向他訴說從前自己為了自保不得不與他明爭暗斗,但今后他要放棄自保,光明正大地走向朝堂,只為保天盛長治久安。
這一夜,顧衍也在妻兒靈前祭奠,哭訴自己愧對妻兒,唯有替他們報仇才能解心頭之恨,今日寧川已斃,他們母子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另一邊的鳳知微在橋頭給珠茵燒紙,告訴她今日大仇已報,來世二人還做姐妹。她淚流滿面抬頭時,竟看到寧奕站在自己面前開懷大笑,鳳知微氣他害自己成了瘸子,竟還如此取笑,寧奕毫不介意她的責(zé)罵,邀她同坐橋階。他拿出清酒祭奠三哥,告訴他大仇已報。鳳知微懇求寧奕饒韶寧一命,她知道寧奕射自己一箭就是為了救她。寧奕稱鳳知微若能一直保持初心,會為她感到高興,二人眼里含淚對月飲酒。
次日早朝殿外,眾大臣為常海是殺是保意見相左,大數(shù)大臣礙于常氏一族在朝中勢力主張保常海,姚英認為常海犯下謀逆大罪,當(dāng)誅九罪,皇上赦免常遠已是法外開恩了。
辛子硯告訴寧奕,如今寧川一死,大臣們惶惶不可終日,急于尋求新的靠山,建議他拉攏名相,為日后謀取王位聚集實力,寧奕則認為他應(yīng)該先查清母妃的冤案,因為母妃案一日得不到昭雪,父皇便一日不會相信他。而這案子最大的阻礙就是常家,所以眼下最應(yīng)該肅清的是常家。辛子硯提醒他母妃案當(dāng)年是皇上欽定的,因涉及內(nèi)廷,曾下旨封鎖此案,如果要昭雪比寧喬的案還要難上數(shù)百倍。他規(guī)勸寧奕應(yīng)該忍了這一時之恨,寧奕卻心意已定。
眾臣工的奏折中主張殺常海的只有胡正山和姚英兩個老臣,天盛帝看了后大怒,下令許柏聊閉門思過,押常海面圣,宣寧奕進殿。
寧奕瑾見后,天盛帝命他烹茶,笑稱寧奕大事上從不上心,但在織錦烹茶這等事情上卻無師自通,這點頗像他的母妃。寧奕心里一緊,天盛帝問他如果他是自己,那門外之人作何處置。寧奕答殺了一了百了,天盛帝驚道那常海也算寧奕的舅父,寧奕稱父皇想饒了常海,又礙于國法難容,他可以為父皇找一個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