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紅了》劇情評析
不管新世紀的春節(jié)有多么喜慶,凄美的《橘子紅了》還是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關注歸關注,喜不喜歡卻是另一回事了,這只“橘子”是酸是甜,大家的觀點并不一樣。
澀:《橘子紅了》是個四不像
《橘子紅了》播出之前,央視花了很大的力氣去宣傳這部電視劇,所以在記者采訪時,無論是一些平時忙著拍戲的導演,還是忙著過大年、走親戚的觀眾,對這部重金打造的電視劇都有所耳聞。一位知名度頗高的導演說:“我看了幾集,但是看著看著就看不下去了。少紅1994年拍了電影《紅粉》,一片罵聲后就又拍了電視劇《雷雨》、《大明宮詞》,我覺得少紅這些年總是在電影和電視劇之間徘徊。少紅的《橘子紅了》要比一般的電視劇強,其中還是能看到一個電影人拍電視劇時的顧慮:服裝要一流的,音樂要一般人聽不懂的,畫面要精致的。但與此同時,我看到更多的是為討好觀眾做出的妥協(xié):近代版的類似婚外戀的故事,近乎停滯的故事節(jié)奏,以及糾纏于懷孕了或者沒有的簡單線索。服裝、音樂、畫面不是一部作品的靈魂,少紅想用這些來證明一個電影人的水平,但是她卻忽視了核心的內容。其實老百姓對電視劇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好看,太過注重自己的個性,太想極端地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只能用電影。我的周圍有一些人也是看了幾集《橘子紅了》就不看了,因為他們不想在一種原本是娛樂的方式中用緩慢的速度找到一種也許只有電影才能賦予的東西!
鮮:《橘子紅了》是一種創(chuàng)新
和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導演不同的是,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主任馮驥卻是以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來看待《橘子紅了》,身為影視部主任的他同時也是《橘子紅了》的總監(jiān)制之一!叭珖磕暧心敲炊嗟碾娨晞。蟹浅憣嵉,也應該有像《橘子紅了》這樣非常講究藝術水準的作品。觀眾有一個習慣的過程,中央臺也有一個責任,就是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觀眾的審美水平!堕僮蛹t了》中有很多新的手法,這些手法運用得好不好,是見仁見智的!
馮驥說從《橘子紅了》創(chuàng)作到播出,有兩點是主創(chuàng)人員心里不太有底的:“其一,故事追求的風格!堕僮蛹t了》的故事性較弱,整個故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然,這樣的結構和片子的風格是統(tǒng)一的,但是跟觀眾的收視習慣不能對路,如果故事推進得稍微快一些,應該會更符合大眾的欣賞水平;其二,就是在處理寫實和虛化的關系上!堕僮蛹t了》的美術、服裝、發(fā)式都沒有準確的年代感,是非常虛的。還有地域,誰也說不上這到底是在哪里發(fā)生的故事。觀眾有一種收視習慣,一般都會對應式地欣賞,大家會想這樣的事情是發(fā)生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到底是不是真事?那個年代的人是不是穿那樣的衣服、留那樣的發(fā)型?但是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講,這會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更大的空間,沒有這樣的限制,藝術家的想法才能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