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傳奇第17集分集劇情介紹
齊姜當眾送禮惹猜疑 驪姮吃醋心意難平
驪戎的侍女找重耳幫忙,說驪潼扭傷了腳,重耳急匆匆便趕去,驪潼的腳并未扭傷,其實是驪姮故意用馬蜂叮咬,才導致腫脹的,重耳不理解驪姮的做法,驪姮表示驪潼年幼,如果參加校場比武是必輸無疑,只有這樣,才能讓驪戎名正言順的退出比武,而不失禮數(shù)和國體。
剛開始驪姮不明白這次的會盟為何會邀請驪戎這樣的小國家,當她看到齊姜的時候便明白了,齊姜是想讓驪姮看到大國和小國的差距,讓驪姮知難而退,放棄重耳,但驪姮是絕對不會退讓半步的,重耳不明白驪姮的心思。
齊姜在臥寢內(nèi)召見重耳,半倚在床邊的齊姜儀態(tài)萬千,重耳險些失了神,齊姜稱有人告重耳的黑狀,說他與驪姮不清不楚,重耳擔心影響驪姮名聲,趕緊解釋說兩人之間清白,齊姜聽到這話開心壞了,這說明她還是很有機會的嘛。
有人說重耳心機深重,明知飯菜有毒,還將飯菜換給楚國太子,齊姜自是知道重耳清白,但外人原本就懷疑他倆有私情,如果這件事再不查清楚,恐怕別人會說齊國不公,齊姜有些為難,重耳自認清者自清,無需證明,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開始會盟比試,將其他事情都遮蓋下去。
齊姜召集各國公子公主,宣布了楚國太子腹瀉的原因是脾胃不暢導致的,夷吾聽到這里才長舒一口氣,他徹底擺脫了干系,可是他已經(jīng)私下把話傳開,所有的公子都認為是重耳狠毒,把毒飯菜換給了熊惲,黑鍋算是讓重耳背了。
齊姜當眾送給重耳一只頂級羊毫筆,預祝重耳明日文試順利,會議結(jié)束之后,驪姮氣沖沖地離開了,重耳慌忙追上去,驪姮認為齊姜當眾送重耳東西,是故意讓大家都知道她的心意的,但重耳卻覺得齊姜只是隨手送些小物件罷了,還愿意將羊毫筆轉(zhuǎn)送給驪姮,驪姮心里更氣了,一把將羊毫筆摔打在地上,重耳覺得驪姮不該這樣使小性子,對驪姮非常失望。
驪潼突然高燒不退,還渾身起疹子,驪姮嚇壞了,她擔心是因為蜂毒引起的,自責不已,重耳為驪潼看病,又詢問了驪潼今日的吃食,原來是因為飲食不善所導致的,重耳為驪潼對癥下藥,只需一兩日便可痊愈。
熊惲和夷吾未在重耳門口的臺階上刷了清油,想害重耳摔傷,錯過明天的比武,沒想到贏月恰好路過,踩上清油從階梯上摔下來,重耳剛好看到,便伸手去扶住贏月,贏月重重地摔在重耳身上,壓傷了重耳的胳膊,她起來之后反而指責重耳非禮她,哭著跑開了。
太子昭看到齊姜悶悶不樂的,知道她是因為驪姮在重耳身邊而不開心,便出主意說向驪戎求親,他娶了驪姮,齊姜便能得到重耳了,太子昭的意思是,齊姜雖然漂亮,但太端莊,不像驪姮那么有味道,齊姜氣的大罵太子昭,齊姜相信就算沒有哥哥的幫忙,她也一樣能得到重耳。
重耳為了救贏月弄傷了胳膊,太子昭的關注點在贏月,看來重耳注定桃花旺盛,齊姜的情敵層出不窮啊,齊姜覺得也許重耳根本不在意明天的比武,所以才不愛惜自己身體,就算她上趕著擔心也沒用。
胳膊受傷沒兩三個月靜養(yǎng)是好不了的,介子推有些遺憾重耳不能參賽,畢竟這次比賽周天子特賜了玉鼎,如果可以奪冠,便能領袖諸國,得到齊國君和周天子的青睞。
重耳聰明睿智,但卻不懂女人心,也不懂天下大局,子余主動跟他分析,齊姜之所以籌劃公子會盟,是為了讓重耳在諸國公子中脫穎而出,為將來打下基石,如果能夠贏得比賽,不僅在晉國,即便是其他諸侯各國也會有自己的局面,齊姜對重耳情深意重,重耳深受感動,驪姮來找重耳,剛好聽到了子余的話,難過地離開。
驪姮去找齊姜,將之前齊姜送給重耳的絲帶還給齊姜,驪姮宣示主權(quán)說自己跟重耳早就兩情相悅,這絲帶是重耳讓驪姮還給齊姜的,齊姜追問重耳是否看過絲帶上的內(nèi)容,驪姮眼神閃爍開始害怕,齊姜看出了驪姮的不自信,如果她和驪姮異位而處,她一定會讓重耳看了絲帶的內(nèi)容,然后自己做決定,因為齊姜相信真正的感情是經(jīng)得住流年,經(jīng)得住誘惑的。
驪姮自己也清楚,她的確不自信,雖是出眾的公主但卻來自小國,她擁有的只有在新田時和重耳共患難的情誼而已,偏偏重耳又那么出眾,驪姮是真的很怕失去重耳。
驪姮看到重耳胳膊的傷非常難過,她認為重耳這樣也不能參賽了,不如他們先回去,重耳覺得這樣不妥,就算不能參賽,也應該留下為兄弟和各公子鼓勁,驪姮卻覺得重耳是為了齊姜才留下來的,重耳跟驪姮表明自己的心意,重耳喜歡的僅僅只是因為喜歡,絕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手段而改變,他是軟硬不吃的,驪姮聽到這些才暫時安心。
會盟文試賽場,重耳姍姍來遲,稱是換藥耽擱了時間,但他認為比試重在參與,名次不重要,所以還是負傷參賽。
齊國出題讓各國公子詮釋“禮”字,考公子們的書法和觀點,重耳猶豫半晌,終究一個字也沒寫。
文試結(jié)束,齊國君和管仲當眾點評各國公子的答卷,夷吾自作聰明地寫了高深的鳥篆體,但是他筆法不行,像是烏龜爬似的,被管仲和熊惲嘲笑,熊惲的答卷上寫的才是真正的鳥篆,蜿蜒華美,活靈活現(xiàn)。
重耳的答卷是空白的,重耳向齊國君解釋,他認為禮表面看是仁,實際是表達敬,一切的道德規(guī)范都存在與人的敬畏之心上,他正是以白卷表達對禮的敬畏,將禮存于心,這番說辭令管仲刮目相看,但重耳一個字也沒寫,理解再透徹也是不會讓他奪冠。
申生的文章敦厚淳樸,他認為禮不僅限于禮儀、禮制、仁義、信孝,而是對天地、萬物、天下人的約束,如果天下人都愿意奉禮的話,那就會天下太平,再無戰(zhàn)亂,申生的觀點令齊國君拍手叫好。
這次文試中,論書法要以楚國太子的鳥篆和宋太子的齊書為佼佼者,論觀點則重耳最出色,但綜合考慮,獲勝的是申生。
驪姮認為齊國君太偏袒申生,比賽不公平,重耳則認為申生確實出色,這次比試的規(guī)則是書法和見地結(jié)合,他一字未寫,如果得冠軍才是真的不公平。
齊姜質(zhì)問重耳為何不愿寫字,其實重耳左手寫字比右手寫的還好,交出空白試卷根本就是他不想寫,重耳閉口不答,齊姜也不再追問,只是提醒重耳,身為晉國公子,為晉國爭光是重耳的本分和責任,根本不需要為了誰而勉強。
重耳傳奇第18集分集劇情介紹
會盟比賽贏月處處搞鬼 重耳仁義拔得比賽頭籌
第二場是音律比賽,熊惲在賽場上選了一個四面透風的聚風之所,可以充分擴大笛聲,重耳建議熊惲換個地方,熊惲不聽,直接開始表演,中途忽然起風,風聚集著沙土吹來嗆到了熊惲,令他不得不停止比賽。
接下來各國公子表演樂器,排簫、編磬、豎笛等等,各有風姿,申生用古琴彈奏,一心只為齊姜演奏,琴聲悠揚,令大家稱贊。
夷吾的表演是將所有的鼓器全部搬上去,搞了一個鼓陣,陣勢頗大,卻是胡敲一通,令齊國君直呼著是索命之音,趕緊讓人搬了下去。
最后是重耳吹塤,但是竟然吹不出聲音,原來剛剛比賽開始之前,贏月偷偷往重耳的塤里塞了一把碎草,想要故意看重耳出丑,重耳不知怎么回事,在場上有些尷尬,驪姮趕緊上前將之前重耳送她的塤遞上。
重耳終于吹出了悅耳的塤聲,所有人都沉醉于塤聲中,各自都感覺仿佛置身草原,融于雪山,感受著大自然的親切,重耳的塤聲果然不同凡響,堪稱天籟,管仲認為這場比賽重耳奪冠當之無愧。
贏月站出來表示不滿,一個好的樂者,不管使用什么樂器都應該吹出動人的樂曲,重耳的樂曲雖好,但中間卻更換了樂器,所以不能算贏,有幾個齊國大臣也開始附和贏月,齊國君索性再次宣布,獲勝者申生。
介子推和子余都覺得重耳是有意謙虛,希望重耳能全力比賽,這樣才不枉千里迢迢跑來齊國一趟,重耳稱自己沒有刻意相讓,而是不想去爭,且不說申生是自己的親兄長,就說齊國君舉報這次會盟的用意,定然不止是為了給齊姜選婿或者給申生造勢那么簡單。
重耳認為齊國君是想利用這次的比賽,決定日后對諸國的政策,是縱還是分治,是打還是拉攏,申生是齊國君的親外甥,出類拔萃自然不會引人注目,有他為晉國爭光也沒所謂,但如若換做重耳,恐怕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晉國恐怕也會被連累,所以重耳寧愿低調(diào)不作為。
齊姜在齊國君面前撒潑,指責齊國君處事不公,明明是重耳出色,卻每次都判申生獲勝,齊國君有理有據(jù),第一場確實是重耳不守規(guī)則,第二場重耳又換了樂器,就算出色也不能將冠軍授予這樣沒規(guī)矩的人。
第三場比試射箭,重耳右臂受傷無法拉弓,便用扔石頭代替,重耳用力擲出石頭,正中靶心,這樣的技藝比射箭的正中靶心要強太多了,管仲都好奇重耳是如何練就這門絕技的,重耳謙虛地解釋這只是自己的生存技能罷了,在草原上生活時,沒有錢買弓箭,便用擲石頭來打獵,久而久之也就煉成了。
射箭比試每人三箭,前兩箭各國都表現(xiàn)很好,第三箭各有輸贏,夷吾射偏,申生因為緊張過度也射偏了,重耳為了晉國必須贏,于是用盡全力擲出石頭,直接穿透了靶心,贏得滿場喝彩。
重耳的技藝顯然勝過所有人,齊國君還猶豫著不肯讓重耳獲勝,但這場申生射偏了,根本沒機會贏,在齊姜的眼神暗示下,齊國君才不情愿地宣布重耳獲勝。
舉鼎比賽,有大中小三個巨鼎,各公子輪番上陣舉鼎,申生第一個上場,搬起了最小的鼎,但是怎么也舉不起來,只能以失敗告終。
夷吾上場時,申生特意提醒說感覺鼎有古怪,夷吾還冷嘲熱諷說是因申生太斯文,所以才舉不起來,但夷吾舉鼎時跟申生一樣,明明搬起來了,卻怎么都舉不起來,要知道平日夷吾都是能一連舉三鼎的,今日竟一鼎都舉不起來。
熊惲舉鼎時也是一樣,只感覺越用力,鼎越往下沉,處處透著古怪,甚至一下沒站穩(wěn),直接將鼎滾下臺去,重耳上前去看,發(fā)現(xiàn)鼎上有很多潮濕的泥土,不知為何。
接下來幾人,只有太子昭舉起了最小的鼎,但是中鼎也沒舉起來,秦太子上前舉鼎,贏月沖過去說要按照秦國的規(guī)矩,先為哥哥在鼎前祈福,齊國君只當是小孩子玩鬧,便允許了她,贏月在三個鼎的周圍一直神叨叨地轉(zhuǎn)圈,齊姜仿佛看出了什么,上前將贏月拉了下來。
秦太子罃上前舉鼎,前兩個鼎都舉了起來,贏月開心地跳了起來,當罃舉最大的鼎時卻力有不足,抱著大鼎有些重心不穩(wěn),一個勁兒地往后退,眼看就要撞到別的鼎上了,大家都嚇壞了,要是被雙鼎夾擊可是致命的呀,關鍵時刻重耳飛身沖上去將大鼎接住,幾個旋轉(zhuǎn)便穩(wěn)穩(wěn)將大鼎放下,令所有人都驚呆不已。
罃感謝重耳舍命相救的大恩,重耳謙虛地說大家一起豪飲幾杯便夠了,熊惲等幾個公子也對重耳佩服不已,原本熊惲最討厭重耳了,現(xiàn)在他卻是打心眼服氣了。
齊國君對重耳刮目相看,這次比賽比的不僅僅是個人技藝,還有仁義和道德,很顯然,贏家只有一個,就是重耳,當齊國君宣布這個結(jié)果之后,所有人都滿心佩服,只有申生和夷吾各懷心思,沒想到竟然被重耳搶了風頭。
齊姜讓侍女給贏月端碗水喝,并故意將水灑在贏月身上,然后拉著贏月去寢宮換衣服,贏月?lián)Q下來的衣服上滿是油污,顯然是她剛剛在大鼎上蹭下來的,大鼎的古怪果然是贏月搞的鬼。
齊姜想去向齊國君揭穿贏月,正好重耳看到了,重耳勸她不要聲張,如果到時候贏月說這油污是她脫下衣服后,齊姜弄上去的,那齊姜就說不清了,而且這次比賽并不僅僅是比技藝,主要是齊國君想看各國公子的能力和野心,輸贏其實也不那么重要。
這次公子會盟一共六場比試,申生贏了兩場,秦太子罃贏了兩場,重耳贏了兩場且贏的最終勝利,太子罃是晉國君的親外孫,說到底最大的贏家還是晉國,晉國君一想到這個就格外開心。
齊國君從周天子那里借來玉鼎,本意是為了給申生造勢,本來內(nèi)定的贏家就是申生,沒想到申生處處被重耳壓制,齊國君氣的不行,他擔心有了重耳的威脅,申生無法繼位國君,那時他齊國就撈不到好處了。
申生覺得重耳不像有野心的人,如果重耳能夠輔佐他,于國于己都只有益沒有害,太子昭和齊姜也都這么認為,但齊國君就是對重耳不放心,也許齊姬最擔心的事情就要發(f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