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第17集劇情介紹
包拯放災(zāi)民進(jìn)了縣城,但難民卻把糧店洗劫一空。端縣糧庫已經(jīng)沒有了糧食,無法賑濟(jì)災(zāi)民。衙役張松帶著包拯找到端縣最大的地主陳員外借糧,但陳員外卻趁火打劫,想要包拯賤賣百姓的田地。包拯拂袖而去。深夜,張松埋怨包拯不會權(quán)變,而包拯一家卻忙活著給災(zāi)民熬粥,陳員外卻氣急敗壞找到了包拯。他的兒子被人綁架,綁匪要張員外交出一百兩黃金,并在城外破廟一手交錢一手交人。陳員外誤以為包拯和綁匪勾結(jié)在一起,他交出讓包拯交出自己的兒子。包拯許諾陳員外會救出他兒子,但前提是他必須借糧給他。包拯和陳員外埋伏在破廟旁的樹林中,刺客現(xiàn)身,竟然是展昭。展昭告訴陳員外,他的兒子現(xiàn)在正在自己家的糧庫中。包拯認(rèn)出了展昭,讓他去縣衙找自己。展昭將陳員外的一百兩黃金交給了張松,包拯讓他帶著這些錢去買糧。為了保密,包拯和展昭來到縣衙大牢中,包拯和展昭說他這樣是在維護(hù)公平,包拯卻說陳員外辛苦掙的錢被當(dāng)作了贖金,百姓一進(jìn)城就搶劫糧庫,這些都不公平。展昭一時無言以對。轉(zhuǎn)眼又過了幾年,益兒已經(jīng)成為一位翩翩美少年,但他依然什么事也做不了主,陳琳走后,陪著他的只有張子榮,兩人相處多年,猶如親兄弟一般。而多年后的張子雍卻訓(xùn)練了一批死士,蠢蠢欲動。張德林對管家說,子雍易沖動,目中無人,早晚要吃大虧。劉太后召見張德林和王延齡,告訴了他們皇帝該大婚的消息。而皇后的人選她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張德林的女兒張燕燕和王延齡的孫女王靈兒。王延齡和張德齡一下子就明白這是劉太后下的一步好棋。太后把張德林帶到了后宮,幾年不見親生父親的子榮見到父親,既感委屈,又覺陌生。太后把大婚的消息告訴益兒,而益兒也是與往常一樣的溫順,全憑太后做主。張燕燕對子雍說,怕自己說給王延齡的孫女,給張家丟臉,自小就爭強(qiáng)好勝的子雍,連皇上都瞧不起,又怎么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他開始暗中安排一切。端縣,包拯正在縣衙處理案子,一位婦人來到縣衙,拿出了當(dāng)年真宗御賜的肚兜,包拯很驚訝。原來,這個人就是失蹤多年的李妃娘娘,益兒的生母。原來,李妃娘娘根本沒有瘋,她一直裝瘋,就是為了保全自己。如今,她想讓包拯為她深淵。但包拯感到事關(guān)重大,就把李妃娘娘安排到他家住下,以防萬一。
開封府第18集劇情介紹
張燕燕和王靈兒被抬入宮中,在太后,皇上和楊太妃面前。張燕燕搶著表現(xiàn)自己,而只有十四歲的王靈兒仍十分天真。太后向楊太妃提議帶著幾個孩子們?nèi)m外玩一天。眾人來到宮外觀看歌舞表演,益兒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其中一位彈琴的姑娘正是兒時自己喜歡的姑娘益兒。但太后卻因為周兒演奏了一曲南唐亡國之君陳后主所作的《虞美人》而要將周兒問罪。益兒跪地求太后,太后才免去周兒的罪,但益兒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掉入太后預(yù)設(shè)的陷阱中,益兒和周兒的重逢,完全是她親手安排的。益兒將周兒召進(jìn)觀看宮中,得知周兒的爺爺已經(jīng)去世,周兒只能在爺爺好友開的戲班里賣唱;貞泝簳r年華,二人又拾起了舊時情意。而正在得意的劉太后則對楊太妃說出了自己的計劃,無論是張家還是王家的千金,益兒如果選擇其一,日后就有了靠山,這樣就會脫離兩人的控制,而此時安排周兒與益兒相聚,就是想讓益兒選擇周兒,這樣不僅張德林和王延齡會沒面子,百官也會反對。益兒就只能繼續(xù)依靠太后,仍然不能親政。而子榮卻看破了太后的計劃,他提醒益兒,這可能又是太后的布下的棋局。但與周兒的重逢,讓益兒也顧不得這許多了。深夜,青女和周兒睡在一起,青女向周兒說起這幾年益兒和她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遭遇,并說益兒這個皇帝什么事也做不了主,這讓周兒很意外。李妃娘娘整日在包家覺得無聊,想出去走走,但被包拯的大嫂和端午攔住。李妃再次讓包拯替自己申冤,但包拯說此時正是皇帝能否親政的關(guān)鍵時刻,只有皇帝親政,她的冤屈才有可能被昭雪。范仲淹找到王延齡,給他看了自己建議太后歸政皇帝的奏折。范仲淹是王延齡舉薦的官員,王延齡為了自保,撕掉了奏折,還讓范仲淹不要連累自己,范仲淹深感失望。子雍和父親張德林在校場比武,張德林?jǐn)〗o了自己的兒子,子雍問父親為什么將姐姐也送進(jìn)宮去當(dāng)人質(zhì),是不是父親真的老了?張德林卻對兒子說,這么多年都不用腦子,今后他一定不會敗在武功上,而是敗在腦子上。子榮找到周兒,詳細(xì)探查周兒遇到益兒的經(jīng)過。益兒見到周兒說,說到自己幾年來的心中的苦悶,周兒則鼓勵益兒,首先要做一個好皇帝。太后和楊太妃詢問益兒中意的人選,益兒卻說自己喜歡的是周兒。太后聽了責(zé)備皇帝幼稚,但她心里清楚,事情正按照她事先編排的那樣一步步發(fā)生的,此時她要做的就是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