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皇帝與大腳皇后第33集劇情介紹
郭天敘在郭子興面前假稱愿意遵服朱元璋,與他一同南下奪定遠,向他學習用兵之道。郭子興以為他真的放棄了對朱元璋的成見,非常高興,便同意了他的提議,修書召朱元璋回濠州。
秀英去見郭子興時,在角門那里看到郭天敘和一個小軍官在鬼鬼祟祟地不知嘀咕些什么,她走過去問郭天敘那人是誰,郭天敘支吾了幾聲就慌里慌張地走開了,見他神情有異,秀英滿腹疑惑,她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她的義兄竟然會伙同外人陷害自己的丈夫。
朱元璋接到信便帶著一小隊人快馬加鞭趕回濠州,走到離濠州只有兩個時辰路程的時候,路旁突然竄出一群蒙面的黑衣人,二話不說便對他們痛下殺手。 正當朱元璋措手不及,手忙腳亂地疲于應付的時候,從郭子興口中得知朱元璋要回來的秀英帶人趕到,局勢很快逆轉,黑衣人死的死逃的逃。秀英挑下一個被殺死的 黑衣人面巾,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竟然是在郭府與郭天敘見面的那個人,她心中已明白了八九分,但卻什么都沒有說。
孫德崖和郭天敘正在一家飯館的包間里焦急地等消息,一個死里逃生的黑衣人前來回報。得知由于馬秀英的增援,使得伏擊功虧一簣,孫德崖暴跳如雷,卻又無計可施,只是一個勁兒地埋怨郭天敘,郭天敘十分不耐,轉身告辭而去。
回到濠州,秀英見過了郭子興,就留朱元璋他們說話,自己去找郭天敘。郭天敘匆匆回府,迎面碰上了秀英,面對秀英的質問,他一開始咬牙不認,后來 被逼無奈,承認秀英在府中見到的那人是孫德崖手下的兵士,但他只是來向自己索要軍需的,根本就不知暗殺一事。秀英明知他在說謊,也沒辦法拆穿,只好警告了 他一番了事。
郭玉婷在府中度日如年地思念張士誠,丫鬟來請她參加朱元璋的慶功宴,她也不肯去。郭山甫將朱元璋以少勝多攻下五河的事說給女兒聽,郭玉婷雖然對 朱元璋的才能、魄力和氣度大加稱贊,卻毫無回頭之意,依然癡心不改的執(zhí)意要等張士誠。郭山甫見說不動女兒,便趁她不注意,偷偷將抽屜里的休書藏進了袖中。 他將休書拿給秀英,請她交給朱元璋。秀英不想為難郭玉婷,只答應替她保管。
郭子興設宴為朱元璋慶功,席間眾將領對朱元璋交口稱贊,郭天敘也假意奉承。朱元璋也懷疑自己被截殺與郭天敘脫不了關系,對他旁敲側擊,百般試 探,奈何郭天敘滴水不漏。郭子興聽說朱元璋遭襲一事可能有內奸,驚怒交加,下令徹查,眾將領也都義憤填膺,只有郭天敘暗自焦急,唯恐事情敗露。
乞丐皇帝與大腳皇后第34集劇情介紹
郭玉婷想要在眾人面前挑明和朱元璋之間的事情,好給自己預備退路,她思量再三還是來到了前廳。郭山甫見女兒來了,知道沒好事,想要趕她走,郭玉 婷卻大馬金刀地坐了下來。她先敬了朱元璋三杯酒,借勢把他給了自己休書,而且自己依舊是清白之身的事當眾說了出來。郭子興聞言大驚,追問情由,朱元璋和郭 山甫尷尬不已。秀英見狀,為保朱元璋的顏面,便讓郭玉婷將休書拿出來。郭玉婷回到房中左翻右找也找不到休書,便猜到一定是父親拿去了。她軟硬兼施,逼得郭 山甫說出了休書在秀英手中。
秀英回到房中,為朱元璋的傷口敷藥,朱元璋痛得齜牙咧嘴卻不吭一聲。他自比關羽,令秀英甚感欣慰。
陳友諒得知朱元璋一戰(zhàn)成名,感嘆自己命運不濟的同時,對朱元璋既憤恨又嫉妒。想起前幾日不但被倪文俊擺了一道,還給他搶去了首功,陳友諒與張定邊商量著要趕走倪文俊,稱霸沔陽。
張士誠占領了泰州,隊伍日漸壯大。眼見自己已經(jīng)站穩(wěn)了腳跟,他記掛著與郭玉婷的約定,便與弟弟張士信帶著隨從飛馬趕奔濠州。郭子興得報張士誠來府,本欲不見,朱元璋忙打圓場,自告奮勇替他見客,郭子興想了想便答應了。
郭玉婷氣勢洶洶地來找秀英,張口就喊她馬大腳,很不客氣地要秀英還自己的休書。秀英被那一聲馬大腳喊得來了火氣,便故意刁難她,要讓她給自己揉腳才肯還給她。郭玉婷正在猶豫,丫鬟來稟,張士誠來了,她高興地也不要休書了,轉身便走。
郭山甫聽說張士誠到了,急匆匆地跑到前廳,大罵張士誠,堅決不同意他帶郭玉婷走。張士誠自知理虧,只得跪倒在地,軟語相求。朱元璋正在為難,郭 玉婷也來了,劈頭蓋臉地指責了他一番。朱元璋不知該怎么辦,想放人又怕郭子興生氣,便想出了一個緩兵之計,先壓下了此事,命人擺酒,為張氏兄弟接風。
陳友諒與兩位夫人一起用餐,秀蓮故意指使汪青青給自己盛飯,汪青青順從地站起了身。經(jīng)過黃州一戰(zhàn),陳友諒被汪青青的拼死相護所感動,不忍再見她被欺,便出聲阻止,叫來丫鬟替秀蓮盛飯。秀蓮心有不甘,出言譏諷汪青青,被陳友諒呵斥,她賭氣離席。
朱元璋為了郭玉婷的事很為難,他將這件事交給了秀英,秀英私下詢問他的心思,得知他是真心想放郭玉婷走,便替他想出了一招苦肉計。
郭玉婷怕朱元璋不放自己走,便鼓動張士誠與自己私奔,張士誠不愿這樣偷偷摸摸,他要光明正大地帶她離開。二人正在談話,秀英來訪,她給張士誠出 了個主意,讓他第二天找郭子興,提議與朱元璋比武,勝了就帶走郭玉婷。張士誠本不想答應,無奈被兩個女人你一言我一語逼得沒了退路,只得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