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羋月傳》原著小說羋月傳第111節(jié)劇情
可是,真的不會有危險嗎?
放鷹臺廢址,高高的臺基上,荒草離離。
屈原一步步向上走去,羋月身著男裝,和黃歇跟在他的身后。
三人終于走上了高臺,只見一片舊宮殿的斷垣殘壁。
屈原負手站在蒼茫天空下,夕陽落日,秋風蕭瑟。
屈原的聲音顯得遙遠而哀傷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羋月知道這是《王風》之詩,說的是平王西遷之后,故都廢棄,多年后有周室大夫經(jīng)過故都,見宗廟公室,盡為黍離,憫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此詩。只是——
“夫子,這里是什么地方,您為何吟此詩作?”羋月問。
因羋月即將進入高唐臺,從此再不能如往日住在離宮一般,可以自由出入,因此也是乘這些日子有空,屈原便讓羋月和黃歇二人,乘宗廟大典時混在人群中觀摩禮樂之舞,去了少司命神祠看大祭,又在楚王槐檢閱軍隊之時,悄悄地看軍陣。
這日,又帶著二人登上這放鷹臺。
聽羋月此問,屈原便道:“此處是放鷹臺,為先靈王所建行宮,昔年靈王之臣,曾在此處放鷹行獵賽馬……”
羋月詫異地左右看著,這一片斷垣殘壁中,實難想象當年這是靈王的高臺,問道:“那怎么會變成這樣子呢?”
黃歇已經(jīng)有所領悟道:“是不是因為太子建之亂?”
屈原沉重地點了點頭。
羋月迷惑不解地問道:“太子建之亂?”
黃歇望向屈原,見屈原點頭,才向屈原行了一禮道:“弟子見識淺薄,有不到之處,請先生指點。”轉(zhuǎn)過頭來對羋月解釋道:“先平王之時,為太子建娶 秦景公之女伯嬴,嬖人費無忌游說平王納了伯嬴,生下先昭王。平王猜忌太子建心藏怨恨,聽信費無忌讒言,認為伍奢和太子建謀反,殺死伍奢全族,伍奢之子伍子 胥出逃入?yún)菄,后來伍子胥帶著吳人攻入郢都,將平王鞭尸三百,我楚國許多舊宮被毀,這放鷹臺也是其中之一吧。夫子,我說得對嗎?”
電視劇《羋月傳》原著小說羋月傳第112節(jié)劇情
屈原點頭道:“事情的經(jīng)過大致如此,不過有些內(nèi)情,你們未必清楚。當日平王殺伍奢,并不僅僅為了對付太子建,而是自晉國權力落入大族之后,我大 楚歷代君王,都對權臣十分猜忌。平王雖然父納子媳禮法有虧,但伍氏、伯氏等久掌兵權,早在君王鏟除之列,只是沒想到吳國虎視眈眈,收納了伍奢之子伍子胥、 伯郤宛之子伯嚭等人引路,以致于楚國蒙難,郢都遭劫,生靈涂炭……”
這些年來,屈原與弟子們講詩禮之學,也同時講著楚國的歷史,但更多的是講楚國先人開創(chuàng)基業(yè)之艱難,武王、文王、莊王、威王這些明君圣主數(shù)百年來如何在周天子以及北國列國的圍剿打壓下艱難崛起、智慧周旋、浴血百戰(zhàn)的事情。
這楚國歷史十分不光彩的一段,羋月卻是不曾聽過的,便問道:“那后來呢,吳國人占著郢都,是被誰打敗的呢?”
屈原道:“伍子胥昔年在楚國時有個好友申包胥,兩人相交莫逆。伍子胥出逃的時候,是申包胥送他走的。伍子胥對申包胥說,父仇不共戴天,我必滅 楚。申包胥卻對他說,你若滅楚,我必興楚。伍子胥帶著吳人將郢都摧為白地,申包胥直奔秦國,在秦庭號哭七天七夜,終于打動了秦哀公出兵救楚,終將吳國驅(qū)出 楚地,保住了楚國。”
羋月失望地道:“原來還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還是要讓秦國幫忙啊!
黃歇勸慰道:“列國之間合縱連橫,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都不能單打獨斗,能夠利用國與國的爭斗,使自己得利和強盛,才是最重要的!
屈原嘆息道:“這是我們楚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所以我要你們來這里好好看著,以史為鑒,避免將來的禍亂!
黃歇踢了踢地上的碎石道:“這伍子胥真可惡,我將來一定要做申包胥那樣的救國名臣!
羋月卻低著頭沉思著,黃歇推了推他。
羋月抬頭道:“怎么了?”
黃歇道:“你在想什么?”
羋月看了屈原一眼,有些猶豫。
屈原道:“公主,你想說什么只管說吧!
羋月脫口而出道:“伍家權勢過大,那也是因為伍家憑才能和戰(zhàn)功,在沙場浴血,為楚國作出貢獻后得到的。大王自己若是文治武功上失去了權力,只能 倚仗公族為他效力,那便沒有辦法把握住權力。若王者不能憑著才德服人,卻只是以借故生事而以權術鏟除功臣,豈不令人心寒。伍家有仇,伍子胥豈能不報。大丈 夫在世,當快意恩仇,先是君不君,才會臣不臣,申包胥固然可敬,可也沒有誰說伍子胥報仇錯了啊。這個世界有申包胥,自然也有伍子胥,否則君王為所欲為而沒 有警示,天地的法則不就亂了嗎?”